农村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农村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浅谈

咸文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半湖小学2772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课外阅读显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老师欠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与检测,学生更是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材料中总会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首先要挑选学生自己愿意看、乐意看的书让他们读。

比如:挑选一些童话、寓言、故事书等学生感兴趣的书让他们读,他们就会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久而久之,他们读书的胃口就会被调动起来,并且胃口会越来越大,会主动寻求读更多整本书。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的期望、家长的嘱咐、学生群体中的从众效应、学生自身的功利心理等;也可能是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阅读活动本身的热爱、对阅读结果的期待等。由众多不同的原因所引起的学生阅读动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由阅读活动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不易持久、不易迁移且副作用明显,如可能导致学生阅读时装模作样、“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等。由阅读活动内部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源于学生对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则能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产生持久、强大的动力,对阅读的质量与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

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把自己喜爱的、学生也喜欢的美文、趣文,经常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的朗读、饶有兴味的赏析,让学生产生共鸣、接受感染,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创设条件促进学生阅读整本书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1.开辟图书来源。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一个班的图书是及其有限的,可以组织全校班级之间图书的漂流活动,班级之间互相借阅,图数数量就会成倍增长,学生可读的书籍就很多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书源。一些免费让学生看的书店,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看课外书。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其随意翻翻看看,学生也必定会被五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奇妙有趣的书名、丰富新奇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同时还会被那里的读书气氛所感染。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往往会流连忘返,产生跃跃欲试、渴求阅读的激情。这是环境激发兴趣的结果。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3.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检验他们的阅读成果,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巩固和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地发展,从兴趣到乐趣,最后升华为志趣。随着阅读兴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大大增加。学生书读得越多,获取的信息就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从而养成读书的习惯、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整本书阅读是需要统一的,需要指导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会更多。整本书阅读在农村小学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在所有的条件中,文字是受限制最小的。农村小学,更应该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