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烦躁病人的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外伤后烦躁病人的护理探讨

杨彩珍

杨彩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中医医院4443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9-0064-01在脑外伤患者中,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反应,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最主要就是患者的脑细胞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烦躁不安。临床症状表现轻的患者只会辗转不安,翻来覆去,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竭斯底里,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给予烦躁不安患者针对性护理,对于临床疗效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为10岁至70岁,所有患者均因为高楼摔下或者车祸导致颅脑损伤而住院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速尿脱水、地塞米松结合甘露醇治疗,同时,还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现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5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对照组不进行护理,护理组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烦躁患者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持续时间长。②患者交替出现昏迷或者嗜睡。③患者本身有感觉,但是缺乏对感觉的控制力。④不宜对患者进行镇静处理。

1.2护理方法1.2.1严密观察治疗颅脑损伤烦躁不安患者的关键因素就是严密的观察,①患者颅内压的情况能够从神志瞳孔的变化而直接反映出来。②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血压、体温变化等都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颅内损伤的部位以及损伤程度。③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的方式以及呕吐物均能反映颅内损伤情况。④详细记录患者耳鼻口的出血次数以及出血量,记录患者脑脊液漏的量以及次数,对患者的各种管道进行观察——导尿管、气管插管、输氧管以及引流管等,观察是否通畅。

1.2.2心理护理让患者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适的护理工作,使家属能够护理患者,陪伴在患者身边,消除患者住院后消极情绪;护理人员与家属讲解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要尽量绕开患者进行讲解。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可以陪伴在患者的身边,给予患者温柔的抚摸,使患者安静,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情绪反复不定会对患者的颅内压产生影响,升高颅内压,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脑疝。然后,护理人员以及家属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会出现不适,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和安慰患者,使患者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3安全需要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烦躁不安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该病症爆发力以及突发性强,一定要注意安全。①要保持患者病房内的安静,限制探视,同时,还要保证病房有柔和的光线,避免噪声以及强光刺激患者,病房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要适中。②保证安全舒适的床铺,病床通常为一般麻醉床,床头有一软枕,病床的两边要加上床档,烦躁情绪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家属陪护,与护士合作观察患者,避免患者受伤。③将患者的义齿以及身上所有的佩戴物取下,帮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患者自己伤到自己。

1.3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针对颅脑损伤烦躁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疏导患者乐观思考,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使消极情绪能够得到舒缓,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护理,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临床康复时间,使患者的各种精神性以及功能性症状消失或者改善,同时,经过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因此,给予脑外伤烦躁患者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李珍珍,韩伟英,陈莲好,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02):4.[2]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56-457.[3]高茹英.重型颅脑损伤312例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0(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