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C臂X光机引导腰椎间盘微创手术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CT与C臂X光机引导腰椎间盘微创手术的对比研究

洪海潮曾明广

洪海潮曾明广(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海石油医院广东湛江524057)

【摘要】目的:探讨CT与C臂X光机分别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方法:140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微创手术患者,其中男78例,女62例。均选择L4-5椎间盘为穿刺间隙,后外侧入路,旁开8-10cm,穿刺针与矢状面的夹角35-50度。随机分两组:CT组,68例,耗时20-40分钟,平均35分钟;C臂X光机组,72例,耗时10-15分钟,平均12分钟,两组均有一例因神经根阻挡无法穿刺成功,其余均成功穿刺到位,成功率均超过98%。结论:无论使用CT或C臂X光机引导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均有极高的成功率,但C臂X光机耗时更短,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CT扫描;C臂X光机;经皮;腰椎间盘;微创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016-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窗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脊椎不稳等缺点,术后还可能伴有粘连和疤痕等所致的神经痛。随着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等优点而成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主要方向[1、2]。

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iqvasivespinesurgery,MISS)主要包括两大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技术。经皮穿刺技术主要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减压术等[3]。国内大多采用C臂机(或DSA)引导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另有小部分机构使用CT引导。笔者对两种引导方法的分别使用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以提高腰椎间盘微创治疗穿刺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4月行椎间盘微创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8例,女6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7.3岁。均选择L4-5间隙为穿刺目标,因为L5-S1间隙穿刺相对较困难,受髂骨的高度和椎间隙的宽窄的影响较大,故排除。

1.2方法及观测项目所有病人都采用俯卧位,腹部垫10cm硬枕,旁开8-10cm,后外侧穿刺路径,CT组:先扫描椎间隙,定位线平行于椎间隙,做好体表标志,穿刺针与矢状面的夹角35-50度进针,紧贴上关节突由安全三角通过椎间孔达椎间盘的外层纤维环,进入椎间盘前,再次扫描正侧位,明确针尖的位置是否位于在间隙的正中,如有偏差,则做适当调整,一般需调整2-3次,才能顺利进入椎间盘的正中,最后做间隙的薄层扫描,层厚2.5mm,确定针尖在椎间盘正中的中后1/3处,再开始相关的微创治疗,耗时20-40分钟,平均35分钟。C臂X光机组:明确病变间隙,做好标志,穿刺点同前,进针路径相同,在侧位影像学引导直视下进针至椎间盘中央的中后中后1/3处,再调至正位,针尖位于椎间隙中间棘突连线正中[4],。耗时10-15分钟,平均12分钟。

2结果

所有L4-5椎间盘穿刺均采用后外侧穿刺路径,两组病例的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基本一致,两组均有一例因神经根阻挡无法达理想位置而放弃穿刺,总成功率均超过98%,未出现脊髓和重要脏器的损伤,但C臂X光机的使用更方便、更省时,适合更多的医院开展,同时花费也更少,患者更易接受。

3讨论

在进行CT导引或C臂定位前,可以借助棘突和髂棘来确定穿刺平面,利用平均穿刺距离和穿刺角度确定穿刺点、方向及深度,先行椎间盘试穿后再借助影像精确定位,这样可明显缩短操作时间、增加定位的准确性和操作安全性[5]。使用CT引导的优点是:定位精确,操作安全可靠。缺点有:因CT无法在动态影像监测下进针,有盲穿的感觉,方向的把握需多次反复调整,故耗时更长,另外病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更大,CT室难以做到无菌,有感染风险;一般医院较难开展;花费较多;病人辐射量大,CT扫描一次相当拍200次DR。

C臂X光机的优点是:仪器便宜,操作简单,花费少,穿刺过程可随时调整针尖的方向,耗时更短,安全性更高。同时辐射量相对更少。它的缺点就是对针尖的位置需有正侧位来判断,不如CT平扫那么精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进行腰椎间盘微创手术时使用CT或C臂X光机引导,穿刺成功率均很高,都有优缺点,C臂X光机更简便更省时,如有条件两者合用最好,在C臂X光机引导下穿刺到位,再进行CT扫描,则可达到快速、准确、安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OgonM,MaurerH,WimmerC,etal.Minimallyinvasiveapproachandsurgicalproceduresinthelumbarspine[J].Orthopade,1997,26(6):553-561.

[2]池永龙.我国微创脊柱外科的今天与明天.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70-72

[3]Bach,HG,LimRD.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forlowbackpain.Dis-Mon,2005,51(1):34-57

[4]张德仁,任龙喜,宋文阁,等.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137.

[5]陆丽娟,郭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路径的影像学研究.中国医学疼痛杂志,2008,14(6):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