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工作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医护工作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李芝萍

(云南省中医医院滇池院区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目的:加强医护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意识,完善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几率和职业暴露的感染几率。方法:通过完善、制定、确实实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流程,提高认识,大大降低职业暴露几率。结果:增强医护人员在执业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300-02

1.职业暴露的背景

关于职业暴露的定义最初主要针对生物性/感染性危险因素引起的职业暴露:即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通过眼、皮肤、粘膜或非肠道意外地接触到血液或潜在感染物质的可能性[1]。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王鲜平等[2]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定义是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玻璃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2.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可归纳为:

2.1防护观念未深入医护工作中

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的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护工作;医护人员对工作中的感染认识不、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无菌观念淡薄、在工作中未能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在一份通过对昆明市某三甲综合医院5年的职业暴露报告[3]显示:5年间共有160名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护士发生率占49.38%;其次为实习生和医师,分别占21.25%和14.37%;工作年限<5年者占75.62%,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输液拔针(28.75%)、收集医疗废物(16.88%)和采血过程(16.25%)居多。

2.2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多数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经此途径传播。其危险主要与工作环境中被用过的的针头刺伤有关,工作区域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各种病源,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发生针刺伤与不正确习惯动作有关,最容易发生的环节是在针头使用后到针头丢弃这一段过程,针头复帽,摆弄针头,取下针头等处置过程中。

2.3生物因素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直接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等,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报道,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其中经皮肤和粘膜的,经皮肤感染HIV的几率约为0.3%(95%CI=0.2%~0.5%)而经粘膜感染的几率约为0.09%(95%CI=0.006%~0.5%)[4],HIV职业暴露的感染率约0.2%~0.5%,其中被污染针具刺伤后感染的机率约0.33%,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机率约0.09%,而完整皮肤暴露后的感染机率则接近于零[5-6]

3.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1职业防护的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培训。有针对性的加强护士与低年资医护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制定完善的院内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与干预流程,对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

3.2做好各项操作的防护要点

3.2.1医护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3.2.2医护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2.3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3.2.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2.5医护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手术中可使用传递容器传递锐器。

3.2.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3.2.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2.8正确及时处理血液、体液等污染废弃物。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或者脚伸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避免被锐器刺伤。

3.2.9做好工作台面、地面、物品、医疗器械的正取即时清洁消毒工作。

3.2.10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尽量避免疲劳操作或者高度紧张时进行操作。

3.3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3.3.1如诊疗过程中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按正规洗手法清洗至少3分钟,擦干皮肤后再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液擦拭接触处至少1分钟。如果是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对局部行反复冲洗。

3.3.2如有创口发生职业暴露后,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3.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在立即行正确处理措施后报告,做好登记。受伤者要进行HBV、HCV、HIV、TP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感染率控制到最低。

3.5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平复心情,沉着冷静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处理。必要时要对有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情志疏导,避免心理损伤。

4.结论

综上所述,严格的执行安全操作、防护措施、完善的处理流程,医护人员在医护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医院重视并加强职业暴露的管控,职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职业暴露的几率是可以降至最低的。只有保护好医务人员自己的安全,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

【参考文献】

[1]U.S.DepartmentofLabor.Occupationalexposuretobloodbomepathogensinthe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1992,4.28.http:www.osha.gov.

[2]王鲜平,侯世科,高进,曹力.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56-57.

[3]秦海燕,施茜,山锦,张健云,王萍,许颖,杨云娟.昆明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04):382-384.

[4]CDC.PulicHealthServ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health~careworkerexposurestoHIVandrecommendationsforpostexposureprophylaxis[J].MMWR,1998,47(RR~7):1

[5]CardJR.One~yearstudyofoccupational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postexposureprophylaxis[J].JOccupEnvironMed,2002,44(3):265-270.

[6]杨民,徐克沂.HIV暴露后的预防[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5):39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