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发展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发展及应用

徐露

摘要:多年来,国内外的护理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衡量护理人力配置、患者预后以及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影响的指标。深入讨论了指标的包含标准、定义、测量工具、数据源、数据采集方法和评价标准。数千家医院和患者区参与了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使不同医院和病房的护理质量能够进行前后对比。指标可以解释患者特征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患者危重的调整和分层,可以比较不同的医院和病房,确定最佳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发展;应用;

研究表明,儿童的慢性病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成人,住院时间短,医疗服务率低,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监测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1998年美国护理协会建立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数据分析数据库,详细阐述了护理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与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积极研究和发展,可以保证护理质量,实现工作价值指标。在标准、概念、框架、数据源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测量。这引发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变化。大多数医院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比较了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

1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概念和发展

1.1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概念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护理工作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结果,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现有的理论认为,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应该从人员配备、护士的护理过程和患者的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体现。这包括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具体分布,以及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护理过程:护理过程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所有沟通和活动。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其健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结果。

1.2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发展

儿科患者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成人低,住院时间较成人短。这些特点不仅对儿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如适龄性照顾、患儿安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等,也给确定和验证儿科护理敏感性指标带来了挑战。确定在效度、敏感度、信度和可行性等方面都能接受的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外周静脉外渗和疼痛管理。美国护理学会在确定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共11个,其中结构指标是护理人员技能结构、每患者住院日护理工作时数;过程指标是疼痛管理、身体约束;患儿结果指标是院内压疮、外周静脉外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心静脉相关性血行感染;护士结果指标是护理工作环境和护士流失。以上的护理敏感性指标是疼痛管理、给药错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环境。与美国护理协会一致的指标有压疮、疼痛管理、外周静脉外渗、中心静脉相关性血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环境。开展的“南丁格尔测量”项目,除了涵盖ANA确定的指标外,还确定了专科特异性指标,如NICU母乳管理、PICU镇静评分等。

2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原则

儿科护理工作敏感性质量指标主要分为4个原则。①高次数的护理工作:经常进行护理工作措施,例如患者的给药时间和次数、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教育。②高风险的护理工作措施:对于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的护理措施,例如呼吸机的使用将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肺炎的几率。③高问题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和工作人员或者是系统造成问题和麻烦的护理措施。④高成本的护理措施:为保证患者的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成本投入。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必不可少。

3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

3.1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数据分析库建立后,跌倒、给药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因此而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也显著下降。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的建立,有效的把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使护理工作变为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大量的结果显示,ICU对预防儿童呼吸性肺炎护理方案的相似性越大,呼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就越低;在我国上海的儿童医学中心PICU,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对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365例应用机械通气,有效的减低了疾病的发生率。美国的三家儿童医院合作项目,有关结果显示在进行护理措施后,跌倒的发生率显著下降,非计划性的拔管率降到了0.41%;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极低,对于高危患儿的风险评估和预防也有效。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呈明确的上升趋势、护士的平均流失率为2.46%,其它方面也在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3.2儿科特殊科室护理敏感指标

儿科特殊科室护理敏感指标。一是新生儿指标AHRQ推荐的医院级别的3项新生儿指标为新生儿医源性气胸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血流感染发生率,在2015年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0.18%、2.25%、25.18%。NQF2015年24项核心指标中包括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率;除此之外,专家推荐可优先加入的核心指标中已被NQF推荐的新生儿指标有:在不合理照护下分娩的体质量婴儿比例及婴儿3个月内听力筛查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中关于新生儿的指标为:婴儿死亡率与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率,总结出新生儿结构一过程一结果三维度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结构、手卫生、团队合作及沟通、母乳喂养等。二是ICU指标。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根据科室特点监测21项指标,一季度发生药物错误不良事件从2016年一季度18起减少到10起;手术创口感染率从1.32%下降到1.30%

结语

敏感性儿科护理质量指标申请护理人员根据可靠的数据提供护理的证据,和有效的护理工作的评价,因为护士认识和参与,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一名护士,作为参与者,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培训,工作动机和满意度增加。因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护理质量指标,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缺乏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国内,尚未建立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机制,我们应该遵守数据的可行性和真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发展合适的儿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管咏梅,楼建华.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345-1346.

[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王羽,庄一强,孙阳,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