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学甲肝暴发原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一所小学甲肝暴发原因的研究

伍树明皮治文

伍树明皮治文(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垫江408300)

【中图分类号】R5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0-0006-03

【摘要】目的了解垫江县长龙乡长久村校甲肝暴发流行状况及暴发原因。方法对该校教职工8人、学生252人进行逐个体检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幼儿班感染率54.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经个案调查,发病时间、接种史、初诊情况、疫情报告、饮水状况及饮水化验等分析,此次甲肝暴发是由于师生饮用井水受到其上方的厕所粪便污染和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极差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关键词】学生甲肝暴发研究

【Abstract】ObjectiveEachvalleyhaslongunderstoodDianjiangCountyvillageschooloutbreakofhepatitisAoutbreaksituationandthereasons.Methods8schoolfaculty,252studentsonebyonemedicaland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ResultsTheinfectionrateof54.29%nurseryclas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othergrades.Thecasestudy,timeofonset,vaccinationhistory,initialconditions,diseasereporting,laboratorytestingofdrinkingwaterconditionsandwateranalysis,thehepatitisAoutbreakwasduetostudentdrinkingwellwaterabovethetoiletbytheirfecalcontaminationandpoorpersonalhygieneofstudentsCausedbyinteraction.

【Keywords】StudentsHepatitisOutbreakResearch

2009年6月25~7月5日,垫江县长龙乡长久村校发生一起甲肝暴发流行,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该校教职工、学生进行逐个体检、抽血化验HIV-IgM和肝功。

1.2设计统一的个案表,对甲肝HIV-IgM阳性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询问发病时间、接种史、初诊情况、疫情报告情况、个人卫生习惯、饮水情况、症状、6月传染病情况等。

1.3依据HIV-IgM阳性、肝功异常、典型表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分为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并进行分类,实行病人在医院、亚临床感染者在适宜的隔离区进行隔离治疗管理。

1.4计算感染率、构成比,并进行x2检验、u检验[1]。

2结果

2.1基本情况该校教师7人,炊事员1人,有学前班2个班、一至五年级5个班,共7个班,共252名学生。该校距长龙乡政府近10公里,长龙乡政府离县城约十公里,处在县城的东南方向,交通十分不方便,不通车,只能从相邻的高安镇乘船到达该校。学校正前方下侧有一田中井水,通过抽水管方式供师生饮用,水井上方有一未封闭式的厕所,厕所无无害化处理池,有一阴沟与厕所粪池相通。校内有食堂,无“三防”消毒设施,条件较差。

2.2发病情况及特点

2.2.1该校教师7人、炊事员1人,均未感染;学生252人中感染98人,感染率38.89%;学生家庭成员178人中,感染6人,感染率3.37%。

2.2.2该校98名学生感染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男∶女为1∶1.09。同时,对98例感染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调查率达(98/98)100.00%,其中:

2.2.3幼儿班感染38例占总病例数的38.77%、一年级感染16例占16.33%、二年级感染20例占20.41%、三年级感染6例占6.12%、四年级感染13例占13.27%、五年级感染5例占5.10%。由此可看出,感染以幼儿最多。调查发现,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4岁。

2.2.4感染率幼儿班感染率(38/70)54.29%、一年级感染率(16/40)40.00%、二年级感染率(20/42)47.62%、三年级感染率(6/40)15.00%、四年级感染率(13/28)46.43%、五年级感染率(5/32)15.6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5x2=23.90P<0.005),以幼儿感染率为最高。

2.2.598例感染学生中,在校就餐含带米在校蒸饭或带饭在校蒸热者染91例占总数的92.86%、未在校就餐感染7例占总数的7.14%,经统计学处理,在校就餐发病明显高于未在校就餐的发病(u=8.49P<0.01)。

2.2.698例感染学生中,校内洗碗筷91例占总数的92.86%、未在校内洗碗筷7例占总数的7.14%,经统计学处理,在校就餐发病明显高于未在校就餐的发病(u=8.49P<0.01)。

2.2.798例感染学生中,有喝生水史90例占91.84%、未喝生水史8例占8.16%,有喝生水史发病明显高于未有喝生水史的发病(u=8.28P<0.01)。

2.2.8时间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6月22日-7月5日感染93例占总数的94.90%,调查发现最早发病时间为5月13日,7月5日终止,恰为47天,没有超过甲肝最长潜伏期50天,符合甲肝一个流行期的发病规律,这表明此次暴发无二代病例,是处理及时的结果[2]。

表198例发病时间构成情况

2.2.9接种史98例中,有接种史2例占2.04%、无接种史96例占97.96%,经统计学处理,无接种史发病明显高于有接种史的发病(u=9.50P<0.01)。

2.2.10初诊疫情报告情况98例中,扣除此次调查发现的90例后,还有8例中,初诊在乡村级报告率(8/8)100%。

2.3临床特点大多数病例均有头昏、头疼、乏力、发烧、厌油、腹痛、肝区不适、巩膜黄染等为主要表现,其次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

2.4感染分型按照卫生部甲肝诊断标准,分型见表2。

表2104例甲肝感染者分型

2.5水质检验结果供师生饮用的田中井水样:细菌总数1230cfu/ml、超过国标123倍,总大肠菌群>1600/100ml、超过国标>533.33倍。为此,该水质严重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3讨论

3.1结论引起此次暴发的原因如下

3.1.1由于该校远离场镇约10km,没有安装自来水,加之该校地处山坡上,取水十分困难,没有更清洁方便的饮用水源,学校只得就近取用田边井水,供学校师生饮用和使用。该水源为田边井水,水井位于稻田中间,深度只有2米左右,实际上该井水为地表水,加上水井又处于厕所下方100米左右。农户在稻田、玉米地施用农家肥(粪便等)时都有可能污染井水。而该井水又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就直接供师生饮用和使用。加上该水质严重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及大部分学生有喝生水的不良习惯,学校又没有条件提供流水洗碗设施,采用的是一桶水集中洗碗的方式,从而引起交叉感染导致水源性传播。这是引起此次暴发的主要原因。

3.1.2该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学生卫生健康意识差、卫生防病知识较为缺乏,几乎都没有饭前便后洗手和喝生水的不良习惯,个人卫生行为差,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

3.1.3大部分学生未接种甲肝疫苗,无免疫力,以致免疫空白人群聚集,一旦有传染源就会引起感染,也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又一重要因素。

3.2对策为有效控制该校甲肝暴发,采取了“一是立即停止学校食堂供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厕所进行科学规范地整改,使其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二是对未感染的师生全部注射免疫球蛋白,疫情控制1个月后接种甲肝疫苗,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三是对该校师生及家庭成员中检出的感染者,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医院进行分类隔离治疗。四是采取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单和上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卫生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五是搞好食堂、厕所、饮水、病人的排泄物和生活用品及环境的消毒杀虫、灭蝇灭蚊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六是开展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势态,认真落实卫生人员对未感染的师生和家庭成员进行随访和医学监控”的措施,措施很快就落实了,此次暴发得到了控制。

3.3经验与教训

3.3.1加强学校改水工作,改变师生饮水质量,以确保师生饮用上合格的卫生水。

3.3.2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建立健全卫生审查制度,实施卫生学评价,防止类似“该校饮用水源、厕所选址布局不合理”的事件再次发生。

3.3.3大力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学生卫生健康意识差、卫生防病知识较为缺乏的状况,使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以增强其主动防病的能力。

3.3.4依法开展好预防接种,增强学生免疫力,是保障学生儿童不患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动员全民积极参加预防接种,对防范疾病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必要了。

参考文献

[1]余松林等.医学统计学.2002年3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26-74.

[2]钱宇平等.流行病学.1989,第二版九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