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解决措施

刘湘斌

自贡市荣县供排水管理站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随着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许多地方的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不仅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农村目标的实现,也对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构成了威胁。农村水污染现状严重,推进水环境治理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解决措施

1、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郊区农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在对某村水环境演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工业发展的不经济性和缺乏环境管理的制度控制是造成农村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该村的实践和水环境治理表明,改善郊区农村水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综合治理,不断努力。其根本途径是形成社会广泛协助的共同治理机制,有效转变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方式。

2、农村水环境污染物来源

2.1生活废水废物的排放

因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制造业,部分郊区农村的农民工人数比村里的户籍人口甚至多出十倍以上。以样本村为例,居住在乡镇规划区的居民统一了污水管道。而生活在村规划区外的居民没有相应的生活污水排放设施。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大多不住在公司的住宅区,他们自己租住了村庄周围的房屋,最终导致大多数生活废水废物被随机处理。

2.2工业废水废物的排放

郊区乡镇企业较发达,生产水平较低,能源消耗较高,污染较严重。以样本村为例,工业产业主要以机械五金,化纤编织,包装装修,镜面卫浴,蔬菜加工为主。其中,制镜卫浴和化纤编织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化纤织造和纺织印染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仍处于80年代初水平,水耗高,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含量高,且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氰化物等)进入江河湖泊,对水体造成污染。

2.3集约养殖废水废物的排放

几十年来,许多城市实施了富农政策,推动了农业从传统“温饱型”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变,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品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以样本村为例,全区域形成了蔬菜,畜牧,水产,花卉四大优势产业。同时,该村还大力发展螃蟹,虾,黑鱼等特产水产品。大规模现代农业的普及确实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然而,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分离以及集约化养殖业的生产导致大部分原来可能通过种植消耗的牲畜粪便流失到当地水体中,加重了当地水环境的负荷。

2.4区际水环境之间的影响

水是一种流体,区域水环境很难“独立”,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以样本村为例,它与东部县城另一个工业强镇相邻,北部直接连接一个工业区,西连区郊集镇中心。区域间水域由一系列河流相连,所以该村里的水环境问题与周边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密切相关。

3、城郊农村水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3.1当地政府农民本身缺少保护水环境的长远意识

调查发现,导致郊区农村水环境问题出现和逐渐凸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体制因素,也有经济文化因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村民选择创造发展相关产业存在投机倾向。也就是说,看到别人赚钱,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模仿。受传统产业基础,周边产业集群影响,他们选择在五金机械,化纤织造,包装装潢,镜面卫浴,蔬菜食品等行业发展。而且,在农村企业建设之初,其为了便利大多基于自然资源布局。“小,分散,混乱”、沿河而建是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对于村落水环境保护,当地政府和村民缺少进行长远考虑理性。

3.2政府制约不够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关于废水废物排放的非正式制度。虽然政府也有对企业废水废物排放进行正式约束,但是在企业中自然形成的非正式制度往往更经济和易于使用(可为企业提供不公平的优势),导致正式的约束受到阻碍,所以正式制约因素的实际影响取决于政府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3.3农村水环境保护长期以来被忽视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直接导致全国各级都存在轻农村,重城市的现象。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都向城市倾斜,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环境的忽视。被忽视的农村环境物资供应不足,环境保护人员,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保护基金等严重供应不足。与此同时,在公共物品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市场机制处于无效状态。排污者目前的经济利益大于环保人士目前的经济利益。

4、相关对策建议

依照现状,继续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不仅是实现“干净整洁”目标和美丽村庄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及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制和环境保护“城市中心主义”的束缚,树立公平公正的城乡环境观,坚持以农民环境权为中心,不断完善城乡环境政策法规。在中观层面,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机构向县以下的推进,探索建立城乡环境责任共担制度。此外,在对给地方湖长、河长制度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完善并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发展以“县市监督、乡镇监察、村民自治”为主导的农村水环境管理模式。在村内,除了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指导村民实施水环境保护自主权外,还可以通过组建环保协会等方式动员村民参与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践,其核心内容是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稳定一产,加强二次生产,扩大三产”三个方面,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开发转化,改造升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农家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旅游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如完善水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环境补偿机制。此外,要完善财税体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最后,要提供技术保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最终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发展格局。

4.2减少生活用水污染,倡导循环用水模式

一方面,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开发循环用水模式,即按照各用水目的和用水对象的不同,调配用水的时间和过程,让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先用水,对水质要求低的对象直接使用上一级排出的水,以此类推。其次,实现循环用水模式要加强宣传,减少排污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每家每户养成循环用水的习惯。此外,村域的污水处理系统要继续优化,加快实现雨污分流,统一处理各家各户的废水,把好排放的最后一关,杜绝让高污染的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

4.3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走乡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首先,坚持“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主要依靠水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等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减少污水排放,建立生态工业生产模式。二是要改变村域价值观念和只看GDP的经济增长观念,提倡绿色GDP和绿色村庄的新价值观念,以便自然淘汰那些用水量高,生产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此外,要提高企业环境评估标准,采取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将可能严重污染水质的企业关闭,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工业水污染。最后,我们要建立水循环利用企业,引导企业利用好内部水资源,努力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以及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4.4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通过农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制度的形成,以便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避免因生产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滥用农药,肥料等问题。同时,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集约化养殖等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案。另一方面,要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水资源保护,依托农业科技,利用畜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禽粪便生产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型化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效率。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处理应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法律法规以及水环境污染处理策略进行综合运用,避免盲目复制。在宣传水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采取集中处理的片面的方式,应该对当地的地理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宋淑美.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4):98-99.

[2]姜丰.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5):19+23.

[3]孙静.阜阳市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

[4]梁英,刘燕,王秋菊,宁薇.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保护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