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孙涛章广腾

孙涛章广腾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山东243014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其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支持具有重要的联系,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水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农业的发展需求,就要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使用节水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就根据实例,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及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节水措施;农业水利灌溉;应用价值;分析

引言

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巨大,但淡水总量还是令人担忧的。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人类也是如此。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人民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其中,农田灌溉领域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尤为严重,大量的水资源被投放到农田中,造成了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节水是必要的。新时代下,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进步,需要选用更加先进的科技,就农业灌溉来说,需要农民改变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灌溉技术。由于技术发展的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农田灌溉方式不合理,得不到有效的改进。因此,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采取有效措施来大力发展农业灌溉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灌溉技术得到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将从农业灌溉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原因。介绍目前农业灌溉中常见的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本文最后将着重思考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改进农田灌溉节水技术,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1农业水利灌溉中的问题

1.1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节水灌溉的效果。根据技术应用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节水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资源节约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应用环境的实际情况、技术应用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工程规划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若所制定的工程规划设计存在任何形式的不合理问题都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若设计人员一味的依赖现有资料而没有对实际的农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则无法实现技术上的与时俱进。部分设计人员经验主义思想过于严重,脱离技术框架,也会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浪费社会公共资源。

1.2种植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增加农民福利,帮助农民完成增产增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农民能利用现代化科技下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来提高运作效率,但因为农民知识层面的不足,以及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普及不够全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劳作方式,不予改变。尽管有部分地区实施了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但覆盖面仍然很小,这让现代化的灌溉工程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现代化技术对农村的发展影响仍然很微不足道。所以,相关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当地种植结构进行改善和调整,并大力宣传和推广现代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购置给予适当的补贴,让现代化的灌溉技术深入每家每户,彻底优化种植结构问题。

2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2.1滴灌技术

渠道灌溉作业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而滴灌技术就能有效节约灌溉用水。因为滴滴灌口是设置在土壤深层,其距离根系的距离很近,将水分以水滴的形式向土壤渗透,进而确保植物的生长用水。滴灌技术的精确度非常高,可以在局部作业,在滴灌作业中,现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土壤湿度来有效控制每块地段滴灌的时间,当该区域的湿度达标就可以将滴灌装置关闭,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2.2渠道防渗

新技术条件下农田水资源传输应该以渠道运输为主要手段,但由于渠道运输存在比较严重的水源渗漏问题以及不稳定性,使得该运输方式长期存在严重的隐患,除了具体应用之外即使是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一旦发生水源渗漏就至少会造成50%以上的水资源浪费。因此,渠道防渗工作也就成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单位需要综合应用各种防渗技术对渠道防渗工作进行强化,进而提升水资源运输效率,增强渠道输水能力。

2.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在中大型农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大型农田灌溉较为复杂,水量均匀性也难以控制。但是通过改良后的喷灌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喷灌技术主要以动力机和加压水泵作为硬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内部压力将水流传输到农田当中,从而保障农田各个区域都能够被灌溉。同时,需要根据农田结构和农作物水资源需求量,灵活调整管路结构。工作人员只需要操控喷灌机就能够进行灌溉,操作非常简单。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

3.1合理规划

将地面水资源有效运用到灌溉之中,通过河道引流和堤坝蓄水,为灌区提供更多的水源。灌区的地下水层可以有效调节水源的蓄积和供给平衡,其主要的补给水源来自雨水、沟渠渗透、人工回流等等;其主要的消耗方式有三种:开采、出流和蒸发。有效协调好不同水源间的调度,并及时对其开展均衡分析;在保证开采计划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开采强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某些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如中下游水域等地区,难以通过外引水源来补充水源,只能采用井灌的方式,确保灌溉作业的顺利;如果地下水开采过度,必须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并构建蓄水设施,将河流水源拦蓄或者回流到地下,来补给地下水水量。

3.2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工作

节水灌溉管理工作贯穿着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灌溉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节水措施的设计工作,认真观察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条件、地理环境等。根据技术人员的实际勘察信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从而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其次,保障节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灌溉工程的节能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作用和经济效应。最后,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由于甘肃地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容易出现设备老化、磨损等问题,因此要强化维护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安排技术维修人员处理解决,从而保障节水工程的实施效率。

3.3改进节水技术,更新灌溉设备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目前我国的灌溉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农业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要深入第一线,发现目前农业灌溉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节水技术。除了改进节水技术,还有派工作人员对灌溉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检修。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农田灌溉设备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一些设备甚至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农田灌溉设备进行维护,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质量。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关键阶段,而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各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结合我国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对各种新型节水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在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充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慧良.浅析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245.

[2]徐冰.浅析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3]王巧荣.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