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一起餐饮单位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 1

海城市一起餐饮单位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马忠柱贺威

马忠柱贺威(海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海城114200)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7-0318-01

2009年9月21日晚22时,海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海城市卫生局通知:海城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收治数十名疑似食物中毒现患,现正在抢救治疗中。接到通知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起动中心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选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等各项工作。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事件经过

海城市海洲区南关委居民崔威办满月酒在东港渔村饭店(地址:海城市兴海管理区八一路)承办包席宴请亲朋好友,共计包席十二桌,就餐人数120人。9月21日中午11点30分开始就餐,12点30分左右宴席结束。当晚21时左右数十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立即到海城市中心医院就诊。

2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截止9月21当晚24时相继到市中心医院就诊20人。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得知,当天中午就餐的菜谱主要为:排骨云豆、肘子、香葱毛蚶、盐水大虾、猪肝皮冻凉、炖鲢子等,同时就餐者普遍反映肘子、香葱毛蚶吃时有异味。

本次中毒事件发病20人,总计就餐120人,中毒罹患率为16.7%。对发病的20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潜伏期最短为就餐后5小时发病,最长为就餐后11小时发病

男性患者12名,女性8名,年龄20—30岁3人,31—40岁5人,41—50岁5人,51—60岁7人。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实验室检测情况

疾控中心于9月21日当夜赶赴东港渔村饭店对剩余食物进行了采样,采集了肘子、毛蚶、盐水大虾、猪肝皮冻凉,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四种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剩余毛蚶副溶血弧菌阳性。同时在市中心医院采集了三名未用药患者呕吐物,对呕吐物进行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四种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副溶血弧菌阳性。

4结果评价

患病的20名患者具有共同的就餐史,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病时间集中在就餐后5-11小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剩余毛蚶副溶血弧菌阳性,三名未用药患者呕吐物细菌培养为副溶血弧菌阳性,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次事件可以诊断为一起由办满月酒聚餐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5讨论与建议

夏秋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尤其是集体就餐单位,食品储存不当,生产加工操作不卫生、工具不洁净,容易发生污染变质。特别是承办大型聚餐活动食品隔夜存放和剩余食品塑料袋打包后,存放时间较长回锅加热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因素,我市近几年已经发生了多起集体就餐单位食物中毒事件。为此,进一步做好夏秋季餐饮单位食物中毒,尤其是聚餐活动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是我们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建议如下:

5.1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卫生意识;通过加强单位自身卫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强化各种卫生管理措施等方式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5.2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和卫生档案制度;建立食品索证制度;建立进货台账登记制度;建立食品原料入库核查验收制度。

5.3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禁止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禁止使用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5.4食品加工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回锅加热、防止污染;凉菜制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食品储存做到隔墙离地、通风防潮、防蝇防尘、先进先出;从业人员做到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培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清洁工作衣帽。

5.5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及时清扫;餐用具及时清洗消毒保洁;冰箱等食品储存设施及时清理;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6建立集中就餐申报制度,加强集中供餐单位和管理。

5.7加强健康宣传,提高防病知识与意识,尤其在夏季高温更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