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防范

杨恋

杨恋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211500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急救患者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总结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急救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诊急救胸痛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结果: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包括两个部分:院外急救护理风险、院内抢救风险,具体体现在:急救过程中的消毒风险、出诊不及时、急救护理技术欠佳、护患沟通不充分、转运风险、文件记录风险和感染风险等。结论:针对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急诊急救胸痛患者具有数量多、病情重、流动快三个特点。急诊急救护理风险是急救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会增加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伤残和死亡的可能性,其危险性较高,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严重后果的特点。急诊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救治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完善其防范措施。本文通过对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急诊急救的护理风险,提高急救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其中400例急诊急救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1例,女179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2.1)岁。

1.2方法

分析400例急诊急救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

1.3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

2结果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包括两个部分:院外急救护理风险、院内抢救风险。

3.讨论

3.1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因素

3.1.1院外急救护理风险因素

(1)急救物资没有准备充分:在急诊急救过程中,急救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都关系到患者的病情。但因为仪器管理和药物管理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仪器在急救过程中出现故障,给救治产生不良的影响。(2)出诊不及时,由于部分相关人员工作不积极,时间观念相对淡薄,工作人员之间不能默契,造成急救时间耽误[1]。(3)急救技术欠缺,急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如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不能有效的指导抢救工作,协助临床医生工作。由于护理人员抢救技术不够成熟,不能够自主的完成仪器和药品准备,造成患者的抢救效率下降,一些护理人员缺乏抢救经验,使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失败。护理人员操作的不准确及责任心不强,不仅耽误患者的病情,还会导致医患纠纷。(4)转运风险,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不能快速的转运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风险。车载护士没有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引起患者液体外渗,甚至对患者的病情造成错误的评估。(5)护患沟通不充分,在急诊急救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因此,要用简短的语言将重点告诉患者和其家属,使其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救治。但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未能顾忌患者和其家属的感受,使患者家属不能配合其治疗,甚至干扰对患者的抢救[2]。(6)文件记录风险,由于急诊急救患者时间紧迫,使护理人员注重抢救效率而忽视文件记录,资料记录和病历书写不全面会使文件失去法律效益,一方面在医患纠纷产生时,护理人员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

3.1.2院内抢救风险因素

(1)感染风险,由于不断的接触各种患者,一些患者的疾病具有传播性,在进行紧急救治时,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无菌操作意识不强就会造成感染的产生。有研究表明:医院工作人员被HCV、HBV、HIV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或碰伤后,相应疾病的感染率为0.4%~6.0%、0.6%~30.0%、0.25%~0.4%[3]。(2)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一些患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并对疾病的愈合期望较高,部分患者会对医护人员存在偏见,一旦超过其与其相像,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3.2防范措施

3.2.1药品仪器管理

急诊急救的药品和仪器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因此,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工作人员在仪器故障时要对其进行维修,指定人员要对仪器进行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维护、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2。2制定急诊护理流程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急诊急救护理流程,比如休克护理流程,烧伤、烫伤护理流程,事故护理流程等,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快速高效的挽救患者生命[4]。

3.2.3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完成专业化的考核。使护理人员掌握药品的剂量、用法,熟练仪器,熟练掌握抢救方法,掌握常规的护理操作。对于技术较弱的护理人员,可由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培养其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变通能力,使其能够快速的掌握急诊急救技能,这有利于提高急诊急救的工作效率。

3.2.4规范急救护理文书

规范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让其符合实际工作,急救护理人员要时刻准备完成护理文书。护理文书的记录必须真实、客观、简洁、完整、不能涂改。对于不愿治疗的患者,要写明原因,使其签字留据,为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3.2.5落实规章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医疗纠纷产生的基础。医院要根据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建议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抽查,落实规章制度,注重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5]。

4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急诊急救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抢救,严重时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导致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急诊急救患者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是十分重要的。急诊急救中存在着消毒风险,呼救电话问题、出诊不及时、急救护理技术欠佳、护患沟通不充分、转运风险、文件记录风险和感染风险等。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要完善药品仪器管理、制定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完善急救护理文书、制定急诊护理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只有对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作出正确的识别,完善其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罗美,赵毅,曾琪,等.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61-162.

[2]牛香群.急诊急救患者护理的相关风险因素以及防范对策[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7(4):84-86.

[3]谭宝玲.浅谈急诊急救中护理风险的防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3):95-95.

[4]李艳敏.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4):150-151.

[5]宗雨晴,彭飞.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9):87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