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研究

张国丽

张国丽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出血原因与护理成效。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分析,晚期产后出血与胎盘与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阴道伤口裂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口感染等有关,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率100.00%。结论: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后出现了子宫出血,出血量≥400ml,常见于产后2周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子宫出血、低热、贫血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失血性休克[1]。此疾病作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了40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28.1±1.2)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12例,产后≤2周,出血25例,2~4内,出血10例,≥4周,出血5例,出血量<500ml8例,≥500ml,且<1000ml30例,≥1000ml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地血红蛋白、高热与贫血症状。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时间等。

入院后,给予基础护理及常规治疗,协助患者行各项检查,如:病理学检查、B超检查等,结合其病情,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常见药物为抗生素、宫缩宁等,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与输氧处理,严密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搏及温度等,如果出现异常,则要及时告知医师,以便于有效处理;同时,协助医师进行检查与治疗,并且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如:胎盘与胎膜残留者,应给予清宫术,如果子宫切口裂开者,应给予输血与输液治疗,同时要积极开展抗感染。

1.2.2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鼓励其主动下床活动,并告知其正确的哺乳及外阴清洁方法,可选择消毒会阴垫,也可给予光谱抗生素,以此避免产褥期感染问题的出现。

1.2.3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了解与认识,在发病后,常伴有焦虑、紧张及恐惧等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其出血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通过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以此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给予适当的语言与行为鼓励与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其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通过高热量、高营养食物,不仅可改善患者贫血症状,还可促进其切口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晚期产后出血成因所占比重及治愈率、满意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晚期产后出血原因

本组40例患者,经分析,晚期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胎盘与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阴道伤口裂开、子宫切口感染,各成因所占比重分别为62.50%(25/40)、20.00%(8/40)、10.00%(4/40)、5.00%(2/40)、2.50%(1/40),胎盘与胎膜残留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干预

本组药物治疗15例、手术治疗25例,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4±1.2)d,护理满意率100.00%。

3讨论

3.1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晚期产后出血作为妇科严重并发症,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着其生命安全,经回顾分析显示,其成因主要包括胎盘与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阴道伤口裂开、子宫切口感染等,其中所占比重最高的为胎盘与胎膜残留。国内学者吕氏[2]经研究指出,胎盘、胎膜滞留是造成晚期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本研究报道一致,二者脱落后暴露了基底部血管,因此,增加了产后出血发生几率。同时,各种炎症因素降低了患者机体免疫力,切口裂口及感染,进一步降低了机体抵抗力,随之引起了各种并发症。

3.2临床护理分析

对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而言,为了控制其发生率,医护人员应结合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状况、分娩方式等,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方法。在明确出血原因基础上,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胎膜或胎盘滞留问题,在工作中应保证各产程的高效处理,通过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同时要了解不同分娩方式的方法与要求,以此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出血,特别是在第三产程,可给予适量的宫缩剂,如果患者胎膜或胎盘残留未能全面清除,则要行清宫术治疗。医护人员应利用不同的检查手段,如:宫腔探查,以此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产后出血问题,如果患者选择剖宫产,则要选择个性化的手术切口,在保证无菌操作的基础上,以此避免炎症或感染问题的出现,同时,要提高切口缝合水平,通过及时与合理的缝合,切口裂开与感染的发生率均将大幅度降低[3]。

在护理实践中应积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并且要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观察及饮食指导等,让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负面情绪得以及时消除,并促进其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的增强,进而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与主动性将不断提高,护理成效将愈加显著。相信,在日后工作中,医护人员通过对晚期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及时处理,患者的生存质量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昌杏.产后晚期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08):135-136+139.

[2]代晓勤.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6):202-203.

[3]周爱云.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干预和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