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膜剂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中药膜剂研究进展

周长征

周长征(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摘要】膜剂是近年来开始研究并应用的一种新型制剂,它具膜剂具有质量稳定、含量准确、疗效捷速、节省原料、携带方便等优点,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趋势,发展迅速。从中药膜剂的特点、辅料、制备等方面介绍了中药膜剂以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膜剂外用膜剂涂膜剂

膜剂是指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溶解或混悬于适宜合成或天然成膜材料中经过加工制成的薄膜状的内服、外用制剂。包括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构成的膜状载体和中药活性成分,其中中药活性成分主要由中药水煎药汁的有效组成或不宜水煎的粉剂药物成分构成。

1中药膜剂的临床应用

1.1中药涂膜剂

涂膜剂指用有机溶剂溶解成膜材料及药物而制成的外用剂型。是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制成的外用液体涂剂。药物涂擦或喷洒于创面后,药液随即形成一均匀的薄膜,不但防止药物脱落,而且防止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促进水合作用及角质层软化,使药物易于穿透角质层,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临床文献报道,涂膜剂用于烧、烫伤及体癣等症,均取得了显著的疗。

皮肤科用涂膜剂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如以苦参、洋金花为主制成的健肤涂膜剂对霉菌有较强杀菌力,用于治疗手足癣、体股癣及神经性皮炎均有较好的效果。由大黄,地榆组成的擦伤涂膜剂。可用于皮肤擦伤,涂药后很快形成薄膜。由苦参、洋金花等组成的健肤涂膜剂,由苦参、土荆皮、大风子、百部、栀子、黄柏、白及、薄荷等中药制成涂膜剂,都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及股癣等,均获得较好疗效。

治疗鼻粘膜出血糜烂,膜剂既可对糜烂面起机械保护作用,又可使药物附着下糜烂面并缓慢释放,达到最好治疗效果。选用黄芪、黄芩、赤芍等提取物与基质,制成专科药膜,用于贴补治疗鼓膜穿孔。其疗效机制在于,经烧灼刺激促使鼓膜上皮、粘膜层增生,使新生的粘膜层沿药膜向心性生长闭合,再生的上皮组织沿粘膜层生长覆盖穿孔,中药有效成分可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

10%千里光液、5%大叶桉液制成缓释药膜,用于治疗脸腺炎和眼脸蜂窝组织炎,能加速局部炎症消退,药效持久可靠。槟榔碱眼用药膜治疗各类青光眼。

由三七、牛黄、冰片、薄荷脑、黄芩、丹参、当归、连翘、乳香、赤芍组成的涂膜剂,临床治疗外伤破溃、肿痛、湿疹、疱疹、黄水疮、水火烫伤等,总治愈率为88.3%,总有效率为96.8%。

用黄连、血竭、冰片制成复方黄连膜剂,用于治疗宫颈糜烂,表明药膜与宫颈贴附力强,不受分泌物影响,药物在局部浓度高,对创面有保护作用,一般用药10余次即可获愈。

以中药乳香、没药、冰片、雄黄、明胶等制备的宫颈膜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肿止痛之功。将药膜直接敷盖于糜烂处,临床治疗152例,总有效率为100%,且无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为治疗宫颈糜烂较理想的药物。

采用珍珠层粉和中药为原料研制的治疗口腔溃疡膜剂,具有消炎、生肌、收敛等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粘膜溃疡,临床观察37例,总有效率为81.1%。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以厚朴和白及的醇提取物及海螵蛸粉为主药,制成的膜剂具有抗龋齿面扩大、止痛消炎、脱敏等作用。

2贴膜剂

中药贴膜剂是由中药提取物与成膜材料混合制成薄膜,再附以背衬材料制成的。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注射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减少了峰谷时的毒副反应,其次贴膜剂的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直接进入体内,可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反应。使用方便,尤其适于儿童。

口腔贴膜剂是把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含生物粘附材料的溶液中,制成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状柔软固体,或由惰性材料组成外表层,防止唾液对药物的溶解,一般由背衬层、药物储库、限速膜和粘贴层构成。肖华等研制了复方氧氟沙星双层口腔贴膜,用于细菌、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溃疡、舌溃疡等。

3中药膜剂的现状与发展

中药膜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中的一种较新剂型,涉及合成或半合成制膜材料、压敏物质、促透剂等学科,需要进行相关学科的联合研究。目前,中药膜剂尚属发展阶段,其以精制度高、工艺简单、疗效精确、缓慢释放、使用舒适、设备便宜、成本低廉等诸多特点,符合中药剂型现代化的改革趋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董方言.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9-145.

[2]崔福德.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

[3]郑俊民.药用高分子材料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53.

[4]刘勇钢,韩继红.中药膜剂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8,3l(7):23-24.

[5]陆彬,陈建.溶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化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