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分析

高晓军,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4261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2种方式检查,一是血清学检验,设为A组,二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设为B组,比较2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比较阳性率,A组为86.41%(159/184),B组为91.31%(168/184),经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程的检出率,A组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均是有效的诊断方式,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确保诊断效率。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临床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也称冷凝集阳性肺炎或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MP)是主要致病菌,若未及时诊治,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危害患儿身心健康[1]。目前,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是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方法,不仅诊断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2]。在此,本文通过实践分析,旨在观察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气促、高热等现象。其中,81例男,103例女,3个月-10岁,平均(5.2±1.07)岁,其中,87例3个月-2岁,58例2-5岁,39例5-10岁。另外,127例起病≤7d,57例起病>7d。

1.2方法

本研究的184例患儿,均接受2种方式检查,一是血清学检验,设为A组,二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设为B组。(1)血清学检验:清晨,于空腹状态下,采集1ml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抗体,按照ISO标准规程,进行操作。其中,MP-IgM>1:160,表示为阳性,而结果为阴性的患儿,1周后,复查。(2)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应用无菌棉签,采集患儿口腔与咽喉部位标本,放在培养液中,保存在恒温箱中,基于37℃环境下,持续培养24h,查看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培养基颜色若由红色慢慢变为黄色,表示为阳性,若颜色未改变,表示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X2)检查,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经检测分析,A组,184例患儿,检出159例,检出率为86.41%(159/184),而B组,检出168例,检出率为91.31%(168/184),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X2=1.212,P=0.271)。关于其不同年龄段与不同病程的检出情况,详细见表1与表2。

由表1可知,A组,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升高,而B组,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

由表2可知,A组与B组不同病程的检出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表1、表2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的患儿,而血清学检验,适用于年龄大、病程长的患儿。

3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以肺炎支原体为病原,一般情况下,存在2-3周的潜伏期,大部分患儿起病缓慢,以头痛、咽痛、厌食、发热、咳嗽等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约37-41℃,严重时,可引起气胸、坏死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甚至是呼吸窘迫,导致死亡[4]。一般而言,自然病程为2-4周不等,大部分8-12日便可退热,恢复期约为1-2周[5]。近些年,大量数据显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危害患儿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对症诊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成为临床医师及社会大众关注的一大焦点。其中,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是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方法。

本研究显示,A组,检出率为86.41%(159/184),而B组检出率为91.31%(168/184)。血清学检验,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宽度大,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血清学检验中,容易受到其他细菌干扰,出现假阳性,加之儿童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年龄越小,免疫系统越不成熟,假阴性的几率更高。因此,血清学检验,适用于年龄稍大、病程长的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借助培养基中快速生长因子,促使支原体快速大量繁殖,培养基向微生物繁殖提供所需糖类及蛋白,且对其他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通过糖类与氢离子的分解作用,降低培养基PH,促使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实验室无较高要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不易受免疫系统影响,而受口腔食物残渣、酸性饮料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阴性,年龄越小,饮食种类越单一,年龄稍大,饮食种类较复杂。因此,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适用于年龄小且病程短的患儿。

综上,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是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年龄、病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确保诊断效率,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宁.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2):167-169.

[2]赵波涛.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121-122.

[3]苏丽.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48-50.

[4]陈莉.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115-116.

[5]郭宽鹏.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