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前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前后护理

敖丽冰黄沛瑜冯玉璇郑秀娥吴波吴玉麟

敖丽冰黄沛瑜冯玉璇郑秀娥吴波吴玉麟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腰大池外持续引流以损伤小、操作简便、利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的一系列优点,得到临床的推广,护理更是治疗的关键。通过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护理

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率很高,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一般脑室内出血的自然吸收、消失的时间要比脑实质血肿吸收快,平均血肿消失时间约12天,少数需要长时间??。脑室内出血起病急骤,其自然病程,预后差且死亡率和病残率都较高。腰大池置管外引流试验在预测分流术有效性上准确性较高,而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较多,可以准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直接指导选择合适的脱水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同时,腰大池置管测压与脑室穿刺测压在准确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损伤较小。腰大池外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它可在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对22例脑出血患者行腰大池外引流,经过精心护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头部CT确诊的脑室内出血患者,脑出血破入脑室者以脑室内出血为主,本组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53岁;术前GCS评分3~5分4例,6~8分11例,9~15分7例;其中16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脑疝者4例。均按脑出血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1.2操作方法

患者取胸膝侧卧位,于腰3~4、腰4~5椎间隙作穿刺点,常规局麻穿刺腰大池,成功后置入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专用装置,距穿刺点1~2cm处固定引流管,3M医用敷料贴外贴,于引流管末端连接防反流装置,再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高度8~18cm。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此项治疗了解甚少,常有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以及讲明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准备,使患者情绪稳定放松,保持平和心态,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材料准备准备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1个,防反流装置1个,引流袋1个,2%利多卡因,安尔碘,3M贴膜,医用胶布等。

2.1.3术前用药烦躁患者应给予约束带保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2术中护理

2.2.1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瞳孔变化。测量呼吸、血压是术中护理的重点,如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同时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等症状时,提示脑疝形成,应立即停止操作,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2.2术中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嘱患者勿乱动。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固定其体位。腰大池引流时动作要轻柔、熟练,放脑脊液速度要慢,以免因颅内压骤降引起再出血和脑脊液压力波动过大诱发脑疝形成。

2.3术后护理

2.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平卧或侧卧位,保持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便于脑脊液引流。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给予放低床头及减慢引流速度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较剧烈,有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询问其头痛症状是否减轻。观察患者有无烦躁不安的症状,对意识障碍患者观察瞳孔变化及神态恢复情况,及早发现脑疝形成的先兆。严密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头痛、呕吐情况,稳定血压,及时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剧烈咳嗽、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止痛镇静药,避免用力排便和情绪波动,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3.2引流液的观察脑脊液主要由4个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然后通过各脑室间孔道,经中央孔与侧孔出脑室,继续流经基底池,再流向大脑表面与脊髓段的蛛网膜下腔,然后通过蛛网膜粒(或绒毛)和脊神经根周围淋巴等的吸收,进入血液。每日量约500ml,每日引流量以300~400ml为宜,引流袋应置于床边,低于脑脊液平面10cm左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以防脑脊液引流过多或引流不畅,从而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及气颅等。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颜色为清亮透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引流液为浅红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的引流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2.3.3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患者宜取侧卧位,对躁动者予约束带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因引流管细长,在翻身、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每次操作完毕后,须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折叠、脱落,保持引流通畅。如引流不畅时,积极找出原因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如堵塞或血性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可经引流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2.3.4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对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Bid,防止口腔溃疡及口臭。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丢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要鼓励患者进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对便秘者给予开塞露,或遵医嘱使用缓泻药,帮助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严禁患者用力,以防再出血。

2.3.5及时拔管一般置管时间为1周,最长不超过2周,随着脑脊液颜色的澄清、各项指标的恢复(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6/L,蛋白<0.8g/L),颅内压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时,一般情况良好,夹闭引流管24h患者无高颅压症状,方可考虑拔管。拔管后应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

3.总结

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脑室出血后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措施,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更有利于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作为神经外科护士,责任心要强,要能熟练掌握腰大池引流的护理要点,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及危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289-297

[2]彭永东,吴先平,梁鉴添,等.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的安全性探讨.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1:1

[3]光宪生.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手册,2008,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