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气田的有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建设大气田的有益思考

陈勇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新疆省克拉玛依市834011

摘要:新疆准噶尔盆地总面积十三万平方公里,蕴藏约二点五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百分之三左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沿山前断陷平原流向西北,经过俄罗斯的斋桑泊、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馀河流如发源于阿尔泰山东部的乌伦古河,发源于天山的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分别注入盆地中的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由于大量引水灌溉,玛纳斯湖已经干涸,艾比湖的面积也已缩小。

关键词:大气田;大资源;探明率

一、天然气管网的建设

新疆准噶尔盆地建成的第一套环形输气管网全线贯通。这套管网总长约七百六十公里,分为彩南-石西-克拉玛依、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彩南三段,沿线分布着玛河、石西、彩南、盆五等多个天然气产区。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2005年准噶尔盆地第一条天然气输送管网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气管线建成投入运营;2007年彩南油田至乌鲁木齐线建成;2008年10月底,彩南-石西-克拉玛依管线取代旧管线,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起步于一九九五年,当年,彩南、石西等油田相继发现随原油涌出的伴生气,但随之建成的彩南至石西至克拉玛依输气管线管。进入新世纪,准噶尔盆地不断发现大型气田,原有的管道输气能力明显偏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成,将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顺利贯通,使彩南作业区、石西作业区与克拉玛依城市、乌鲁木齐城市输气管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管网,实现整个准噶尔盆地资源的灵活配置。

二、需加大天然气探明率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满足国家及人民群众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大量需求,就有必要加大对天然气勘探的投资力度,风城油田作业区夏子街采油站就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1989年开发初期,天然气日产量一度高达50万方左右,现目前在不打新井的前提中也保持在16万方,环准噶尔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待进一步的探明及开发。

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是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整的勘探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区域普查阶段、圈闭预探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油气生产阶段。

(一)区域普查阶段

对盆地、坳陷、凹陷及周缘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选择性地进行非地震物化探和地震概查、普查,以及进行区域探井钻探,了解烃源岩和储、盖层组合等基本石油地质情况,圈定有利含油气区带。

(二)圈闭预探阶段

对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地震普查、详查及其它必要的物化探,查明圈闭及其分布,优选有利含油气的圈闭,进行预探井钻探,基本查明构造、储层、盖层等情况,发现油气藏(田)并初步了解油气藏(田)特征。

(三)油气藏评价阶段

在预探阶段发现油气后,为了科学有序、经济有效地投入正式开发,对油气藏(田)进行地震详查、精查或三维地震勘探,进行评价井钻探,查明构造形态、断层分布、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变化等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和产能,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和开发经济价值,完成开发方案设计。

(四)产能建设阶段

按照开发方案实施开发井网钻探,完成配套设施的建设,并补取必要的资料,进一步复查储量和核查产能,做好油气藏(田)投产工作。

(五)油气生产阶段

在已建产能的区块或油气田维持正常的油气开采生产,并适时做好必要的生产调整、改造和完善,提高采收率,合理利用油气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大气田的美好前景及展望

三、准噶尔盆地建设几个大气田是有可能的,造福克拉玛依人民及新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人们常称21世纪是天然气世纪,中国天然气黄金时代就要到来。“天然气经济效应”将推动我国的能源革命、环保革命、产业革命向着一个崭新的发展。

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发展国内天然气、引进天然气和引进液化天然气的政策,为加促我国能源革命向天然气转换,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了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全环节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参与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天然气发电、大中城市燃气的建设与经营的整个天然气产业链。

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和天然气的长期、稳定供应,为大力发展我国燃气空调,开展区域制冷和化工精炼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条件。

能源产业的一场革命,大电网与微小型发电机并存,被全球专家认为投资省、能耗低、可靠性高的能源系统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需要

四、(一)落后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1)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煤炭62.1%、石油27.7%、水电7%、天然气2.7%、核能0.5%。

(2)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石油40.03%、煤炭24.98%、天然气24.72%、核能7.64%、水电2.63%。

(二)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以上。2003年进口石油9000万吨以上,2004年超过1亿吨,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6亿吨/年左右。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2001年中国天燃气消费量250亿立方米,2005年消费量3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还不到3%。

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加到本1200亿立方米,而需求量要增加到2000亿立方米,缺口800亿立方米需由进口来弥补。据有关资料分析,2006年将进QLNG320万吨,2010年达1900万吨,2015年达3300万吨。能源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我国环境严重污染的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城市煤气、工业窑炉、发电都以燃煤为主。燃烧产物中的硫化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大量烟尘污染,使城市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1998年联合国公布了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排名为: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墨西哥、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只有中国、南非、波兰、和北朝鲜煤炭使用率超过6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切国际重大战争或冲突的根源就是为了抢夺有“黑金”之称的石油。2003年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对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也使得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放二氧化硫2000多万吨,工业烟尘1000多万吨,酸雨控制面积达40%,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面对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扩大国内天然气生产、天然气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已成为迫不可待和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环境恶化为特征的“城市病”不断在漫延,不断在报复人类,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环保城市的建设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用最清洁的能源不断取代污染性的能源是采气工作者的一件神圣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朝明,陈伟才,李安山,等.大型气田地面工程模块化建设模式的优点剖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6,34(1):8-13.

[2]李渡,刘言.大型气田开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对策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36(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