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潜在风险干预措施及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心内科潜在风险干预措施及应用探究

秦秀芝

荆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43402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科潜在风险,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52例,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对其潜在风险给予探讨,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52例病人当中,医疗事故或者违规以及不安全操作一共有13项,其中医疗因素1例,占总体的7.69%,护理因素一共有7例,占总体的53.85%,病人本身因素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38.46%。结论: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是能够通过增强护理管理制度、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预案,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增强护士自身素质等,可以有效降低其临床护理风险。

关键词:心内科;潜在风险;干预措施

现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自我防护意识也逐渐提高,病人对于临床医护人员的要求以及期望值也逐渐上升,这就要求医院在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给予完善。心内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风险要比其他科室较大,心血管内科病情一般能够在短时间以内明显恶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进而造成整个医疗活动整个过程都存在护理风险,因此,一定要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使心内科潜在风险降低到最低[1]。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52例,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对其潜在风险给予探讨,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52例,当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42.8±5.3岁。其中疾病类型包括有心绞痛25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心肌梗死9例。

1.2一般方法

对本文52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和观察护理病历等相关方面给予分析,针对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2结果

在52例病人当中,医疗事故或者违规以及不安全操作一共有13项,其中医疗因素1例,占总体的7.69%,护理因素一共有7例,占总体的53.85%,病人本身因素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38.46%。

3讨论

3.1心内科潜在风险

本文结果显示,在52例病人当中,医疗事故或者违规以及不安全操作一共有13项,其中医疗因素1例,占总体的7.69%,护理因素一共有7例,占总体的53.85%,病人本身因素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38.46%。因此,可以表明在心内科护理方面包括有护士缺乏相关经验、护士缺乏责任心、使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等。

在心内科使用药物当中具有较多品种,同一类型的药物虽然名称不同或者类似药物名称,可是生产厂家以及剂量规格存在一定差别,临床护士在添加药物的时候如果稍有疏忽就也许会造成加错药物的情况出现,同时随着新药品的日益增多,新药名称也各有不同,在繁多种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之下,临床护士容易出现查对药物配伍禁忌方面的疏忽。大多数心内科病人心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在临床静脉滴注期间对滴注速度要给予严格控制,一旦速度过快就会增加病人心脏负荷,严重的甚至还会引发心力衰竭[2]。

心内科在医院各个科室当中专业性相对较强,这就在无形当中对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部分临床护士因为缺少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较为淡薄,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极易导致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极易出现因为护理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另外,大部分心内科病人病情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在短时间以内出现恶化现象。然而危重病人相对比较多,这就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在工作当中要始终保持一个高度紧张状态,然而临床护士在长时间工作当中,极易导致身心疲惫,从而引发医疗事故[3]。

心内科临床当中危重患者相对较多,大多数都需要采取及时救治,大部分护理书写记录都是在事后给予补写,因为一些护理书写记录没有及时而超出记录的规定时间。部分需要给予密切监测的病人,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因为没有采取必要的监督,病人擅自离开病房外出,造成补充的监测记录都是由临床护士的臆断数据,很难明确真实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所以,无法得到病人的真实监测记录。另外,部分不完整的护理书写记录,无法根据规定时间间隔对病人生命体征给予监测。

3.2心内科潜在风险干预措施

(1)每位临床护士都应该做好三查七对,在临床护理观察当中一定要认真,如果发现出现配伍反应的药物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师给予处置。静脉滴注药物对于滴注速度给予严格控制,千万不可过快[4];(2)增强临床护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操守,这也是护理安全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临床护士应该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提倡临床护士养成一个“慎独”的精神。时刻将临床护理安全当做第一要务,树立一个以质量第一的观念。另外,对于临床护士一定要增强相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对不安全护理因素造成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服务理念一定要坚持救死扶伤,对于病人表现出应用的关爱,不可因为工作繁忙而对病人感受给予忽略,使其病情进一步延长[5];(3)对于护理书写的病历一定要给予完善,抢救记录应该及时给予补充,对监测情况给予真实记录。护理病历应该达到准确、真实以及及时的要求,并且将临床护理书写病历相关内容列入到护士培训内容当中,定期进行考核,进而使心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之,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是能够通过增强护理管理制度、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预案,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增强护士自身素质等,可以有效降低其临床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白瑞娟,秦延平,杨萌.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29-330.

[2]许风梅.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6):332-333.

[3]李小波.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6):149-151.

[4]黄琼,周敏.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5):176,381.

[5]王秋芳,王璇,徐楠.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