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

刘畅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写作教学评价是学生的发展重要方法之一,科学的高效评价,不但可以反映出学生们写作的变化程度,还可以引领学生的写作可持续发展。但是,现有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关注作文的评价,不能针对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方面”的要求,没有关注到学生在写作的各种因素。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为了帮助教师重塑对于写作教学评价的认识,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介绍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来反思目前高中语的文写作教学评价陷入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教学评价;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意义

语文写作教学的评价内涵主要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包括对指导学生们进行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们选材方面、学生的表达和修改教学各个方面的评价,又包含对学生的写作结果的评价,还有对写作教学的相关一些因素,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方面的一些评价。相对狭义的写作教学评价指教师和学生或其他的人员对学生们写作结果作文的评价。“语文的作文评价是语文教师对涉及到的学生作文写作过程的因素和现象进行的价值判断,多以作文的等级和分数或评语的一些形式表现。”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高中的语文教学评价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大致包括高中语文教师、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的课程评价、高中语文教研组的评价等等。应试教育对国内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新课改宣传的力度相对比较大,但实际上很难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美结合。高考,作为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依然是人们的命运转折点,60分的高考作文份量很大,为了得到高分,学生出现了盲目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的现象,其目的已然变得不纯粹。学生的所求往往是“怎样才能得高分”,而并非“我的写作怎样才能得到提高”。乍一看,这两种问法没什么区别,但是“提高”表达的是自我提高的意识,“得高分”表现的是应试的功利心态。我们没有权利责怪学生的态度不端正,这一认识的出现和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还有教师的教学理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还重视学习的过程。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全面提高,除了考试检验的方式,还应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那么,具体要从哪些方面实施语文写作教学评价呢?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当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重视的评价。过去我们的评价过分重视纸笔式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一点可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得到弥补和修复。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写作的目标,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评价。首先,在目标方面,制定详实可行的写作教学目标是实施写作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它对整个写作教学课程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次,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过程,由教师当堂指导到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完成习作,到最后根据评语意见修改习作,等于一次作文的过程。如何评价这一教学过程,还得从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评价由它们组成的整个写作教学过程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在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课中,基本上都是教师提供作文题目,教师根据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最后是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给出评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主导,学生被牵着走,思维中规中矩,很难打开,评改者也一直由教师担任,评语也成了“一家之谈”,如此种种使得作文教学逡巡在固有的圈子里,收效甚微。

再者,写作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目前已知的有:讲授法、练习法、变式练习法、迁移法、介绍法、阅读法、复述法、质疑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谈话法、讲评法等。前辈们创造和使用的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母语满足自己不同的表达需要的能力。所以,在评价写作教学方法时,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写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重点考虑如何使学生能真正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我们了解到狭义的写作教学评价就是对写作教学结果的评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包括平时的习作和考场作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方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它抑制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代学子的需求。所以从教者不仅要认识到评改作文的重要性,还要重新定义对写作教学结果的评价。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对论述类文本作文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对实用类文本作文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实用文写作。

四、优化高中写作教学评价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提高评价认识,端正评价态度。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第一条出路就是先端正评价态度,提高对于评价的认识。其次,依据课标要求,规范评价标准。现代语文教学论告诉我们,“以学定标”“以标定评”,这八个字解释的是写作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来源。“以学定标”中的“标”代表的是教学的目标,“学”指的是学习结果,意在告诉从教者,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我们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学习结果做出准确的预知,换一种说法:写作教学评价标准的出现就是为了检测预期的写作学习结果是否达成。

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手法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量化评价,通过组织大大小小的测验,来评判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不能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不能注意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具体需要,只适合测量语文内容知识的掌握。高中生在作文讲评中,要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主参与作文评价,让自己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进一步提高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必须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修改别人的文章(务必要抱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态度,仔细阅读,认真批改。开始批改的时候,可提示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修改,如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选材、结构、中心、语言等),再进行如下操作。自评的方式,可以采取对自己的习作撰写评语的方式,提出修改建议,再交给老师审阅,教师要给出全局性的修改意见,肯定或改进其评价。互评可以是随机发放式的一对一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评价。小组合作式评价需要小组共同评价组员习作,在其习作下留下评语,点明优势,指出缺点,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推选一篇作为班级集体赏读对象。教师在这种较为自由的评价方式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组织交流式评价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第三,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格局。新课标倡导的评价理念中,比较倡导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不是一味地被老师和学校评价。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该怎么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我们在作文评价时应当鼓励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个人评价、小组互评同教师的当堂讲评、作文评语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实现作文评价的多元互动。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霍立岩等著.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作者简介:刘畅(1994.05—),女,黑龙江林甸县人,教育硕士,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