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让音乐课更加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律动——让音乐课更加精彩

田生贵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小学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1-082-01

律动是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情感等变化,用自己的身体有控制地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重新表达他们所听到的乐曲。律动不等于舞蹈。舞蹈以训练有节奏、有美感的姿态作为目的,而律动则是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

儿童律动是以儿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律动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够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儿童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儿童动作的协调性。也能更好地锻炼儿童的运动觉、内心听觉、即兴创造的能力,以及锻炼相关的节奏运动和视唱练耳。"体态律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运用。对"体态律动"的研究将有助于儿童的节奏能力发展,通过节奏运动使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抓住了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锻炼儿童的灵敏反应,发展儿童的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遵循了儿童的自然发展原则,适应了儿童的实际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2年级的儿童,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行为表现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因此在音乐课中,学会音乐律动,从而使学生听觉和视觉有所发展。

低年级学生明显的年龄特点是爱模仿、爱表现。跟音乐或节奏做有规律的简单模仿动作是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他们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动作模仿来表演学生能很快学会,也非常的喜爱,并能给他们很好的参与感。感受是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模仿是拓宽思维空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模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低年级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比较简单,培养学生创编歌词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比如在教学《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形体语言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低年级歌曲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歌曲韵律,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的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动来表现。最后一句小青蛙终于回到家,心理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所以我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教师用高兴的心情演唱《小青蛙找家》是否恰当,并让他们自己感受小青蛙"找"家时那种着急、难过、孤独的心情,还让他们戴着青蛙头饰参与"小青蛙找家"的游戏。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律动表演和即兴创造共生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于律动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作模仿,所以他们接受起来快,创作起来感觉很简单。

当然,要认识到律动只是音乐课中的一小部分,一种方法,也要运用的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我们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要依照以下原则正确地运用律动: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律动,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音乐活动的律动,它可以使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三)编排即兴律动,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自己根据音乐创编音乐律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五)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律动,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律动时除了向学生讲清律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掌握律动的方法,如有歌曲的律动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律动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教学的进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律动则是肢体的语言,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音乐之乐使孩子们爱上表达。相信"动"起来,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