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设计的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基于概念设计的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何玲霞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结构设计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建筑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固性,提升建筑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放心居住,在这个过程中,应用概念设计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对结构进行全面、精准的设计,考虑到各部分细节内容,满足用户需求。

1、概念设计概述

概念设计需要设计者参照设计理论和以往的设计经验对工程布局,在前期阶段,需要设计者从概念性层面判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情况,以此满足结构设计相关要求。具体来说,概念设计主要包含三个阶段:(1)分析阶段,需要设计者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结构设计数据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建筑结构设计,只有做好分析阶段的工作,对问题进行排查,才能避免模糊概念设计性质,提高设计效果[1]。(2)综合阶段,如果遇到设计方案与建筑结构不相符时,需要设计者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修改,使其设计图纸得到有效展现,这样既可以让工程设计更为科学,还能避免设计方案或图纸等出现问题,影响建筑质量。(3)评估阶段,在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会设计出多个方案,需要对方案进行评估,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在评估时,可以通过功能模型方式来全面评估,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计算,在确保方案具有可实施性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节省建筑成本。

2、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说,概念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来说:首先,体现建筑美观性。建筑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人们会先从外观上对建筑产生一定认知,所以,在设计时,如果运用概念设计这一理念,能够增强美观程度,有着较强的视觉艺术效果。建筑结构设计由众多内容构成,如色彩布置、对空间合理把握程度。近几年,全球文化开始相互交流、融合,西方国家的一些设计理念流入国内,使得人们对建筑审美发生一定变化,面对该种情形,一方面需要设计者了解用户需求,明确设计方向,另一方面要有机融入中国美学、人文理念,实现中西合璧。例如,我国园林建筑中很多都运用了借景或者对景等手法,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也可以有效采用,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达到创新目的,展现出建筑文化之美[2]。其次,体现建筑人文性。伴随社会发展,人文性以及审美性开始占据主要地位,在设计期间,设计者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这一建筑理念,展现出概念设计内在价值,为居住者展现出建筑物的人文性。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应用现代化技术,营造出人们可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氛围,使现代人们自然情感可以得到唤醒,这样既可以让现代都市人们实现与自然共生,还能改善人们现有的居住环境。

3、?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在建筑场地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可以顺利进行,在正式设计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场地选择工作,确保建筑场地符合工程情况,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可以如期完成。而在此期间,概念设计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到建筑场地的合理性,这是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必要基础。合理的建筑施工场地需考虑到以下内容:防护距离、建筑退界以及日照范围。除了上述三大基本内容外,还需涉及到抗震能力这一内容,采取必要的抗震预防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例如,在对机械进行选择时,设计者要参照地形情况,了解建筑结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确保机械选择的合理性,能够推动工程实施。另外,设计者还要思考地址因素,有的建筑场地中的土质是软体,在施工时,会影响地基牢固性,所以,必须对地址进行全面评估,让建筑场地与结构设计工作相互协调,提高设计质量。

3.2、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建筑工程结构所涉及到的材料类型极为丰富,其中最为常见的有钢筋以及混凝土两大部分,二者也是确保建筑质量的核心要点之一。在设计阶段,需要以建筑强度为基准确定合适的材料,通常情况下箍筋与混凝土的强度至少应达到C20标准,具体如图2所示,同时纵向筋的直径以10mm为宜,要求其强度至少应达到C25水平。除此之外,材料的挑选工作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具体来说:关于钢筋构造的连接区域,需要对一、二级抗震钢筋进行紧固连接,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节点以及弱杆件这两大内容,尽可能提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3.3?、在建筑内部结构中的应用

内部结构是建筑设计中重要一部分,其中内部结构包含几个层面,首先,布局设计。一般情况下布局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即规则与不规则,前者可以使建筑具有庄重性,有一定规则感,后者能够使建筑设计充满灵动性,使其具有一定活力,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建筑情况来设计,恰当的结合规则和不规则房屋布局方式,在彰显建筑庄重性的同时,又不失灵动,提高艺术效果[2]。而在布局设计时,概念设计可以起到参考作用,设计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确保各细节的合理性[3]。另外,通过布局设计一方面让人们切身体会到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增强对建筑喜爱度,另一方面能够对建筑氛围进行统一化处理,使建筑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其次,比例设计。建筑本身有着很强的空间性,也就涉及到比例方面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加以考虑,例如,在设计之前,需要从整体和局部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概念设计可以让设计者大致了解设计方向以及思路,促使建筑展现出一定文化内涵。

3.4?、防震技术的应用

目前人们不仅追求建筑外部的美观性,还需要建筑有着较强的抗震性,当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确保建筑结构牢固,让人们放心居住,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对防震技术进行应用,其中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基层隔震这一处理技术,设计者会以建筑结构为出发点,构建防震层,对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有效隔离,一方面可以降低地震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提高抗震性能[4],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建筑结构整体破坏程度,最大限度内保护建筑结构,提高其完整性。在此期间,概念设计有利于设计者更好的分析防震技术中的数据,确定建筑结构防震等级,即使出现地震,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开展大面积的修复工作,通过更换防震装置就可以达到效果,减少了震后修复工作量。另外,防震装置自身会具有一定变形能力,能够对外物进行抵抗,保证结构完整,降低自然灾害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5、注意事项

基于提升设计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目的,在概念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内容:①将抗震性能作为参考,尽可能选择抗震性较差的区域,采取可行措施提升建筑场地的抗震性;②注重结构材料的抗震系数,要求材料达到高质量水准;③做好构件的组合工作,应确保组合构件之间的连接性,注重对各个节点的处理,提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确保整体抗震水平;④施工应严格遵循设计方案而展开,二者必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协同工作也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它反映的是各个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由此将构件性能以最大化的方式发挥出来。协同工作的核心在于各构件的性能指标,具体体现在荷载以及寿命等方面,注重接触结构、上部结构等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成本。基于协同工作的合理性,可省去诸多梁结构中的一些材料,同时对构件的完整性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甚至可降低构建重量,当具备构件轴心受力状态时,将会大幅提升材料的利用水平。对此,必须注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做好相关的协同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新形势下,建筑结构设计传统理念已经不能吸引人们关注,所以,设计者要转变思维,深入研究概念设计,把其合理内核的思想应用到结构设计中,在提高艺术性的前提下,确保设计数值准确,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与牢固。

参考文献:

[1]梁明钊.探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37-138.

[2]张秋岩.基于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76.

[3]李丽平.浅谈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7:44+43.

[4]张磊.基于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