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韩明

韩明

(九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九台13050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患者31例,占91.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27例,占70.5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2例(5.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7(18.4%)例患者有不良反应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中医益气活血、健脾补肾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因胃粘膜发生病理性变薄、萎缩,固有腺体消失或者减少,从而形成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常伴有肠上异型增生和皮化生,经有关研究数据显示[1],肠化生和胃癌发生呈相关性。以中医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其属于胃脘痛范畴,治疗需以益气活血、健脾补肾为主。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理论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切片与纤维胃镜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有胃脘痞满和纳呆、嗳气等症状。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2.2±6.3)岁,病程4个月~21年,平均病程(8.7±2.7)年。排除标准:经病理活检后,有疑似胃部癌变、确诊胃部癌变者;肾、肝、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既往精神病史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兰索拉唑3g、甲硝唑40g、左氧氟沙星20g,2次/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活血疗法。方药为:党参12g、沙参8g、麦冬8g、丹参8g、白芍8g、半枝莲8g、黄连6g、姜半夏8g、龙葵7g、白花蛇舌草12g、甘草7g。可根据患者病证加减方剂。肠上皮化生者加用莪术9g、浙贝7g、水蛭7g、白花蛇舌草25g;伴十二指肠球部发炎、溃疡者加用生牡蛎12g、白芷8g、炮山甲8g;伴有黏膜垂脱者可加用柴胡8g、升麻8g、桔梗8g、炮山甲8g;胆汁反流加郁金7g、竹茹10g、柴胡10g。所有方药用清水煎服,每日两次服用。在服药期间,不得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所有患者均服药3个月。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消除,或基本消除,经胃镜检查后显示炎症改善,慢性严重有好转迹象;有效:经临床检查显示炎症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胃粘膜的病变范围有明显缩小迹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体重无明显改变,甚至有病情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患者31例,占91.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24例,占70.59%,差异显著(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2例(5.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头晕症状,另外1例患者表现为乏力,均在3d后消失;对照组7(18.4%)例患者有不良反应症状,其中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3例患者变现为眩晕、2例患者出现乏力症状,均停药后症状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规律的变化,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研究数据显示[2],有61%的人群,患有程度不同的胃部疾病。其中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最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与胃部癌变呈密切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因脾胃气阴两虚所致。脾胃同居中焦,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健旺时,则百骸四肢能得之所养[3]。脾胃虚弱之时,外邪趁虚而入,导致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两者升降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乏源,气血津液亏虚,导致胃络失养,继而萎缩。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浅表性胃炎逐步发展后形成,且病程长,久病损伤正气,脾胃虚弱。脾胃气血两虚,无法推动血液循环,形成血瘀,体内淤血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病因[4]。若淤血不化,则无法促生心血,最后则形成气血两虚,胃失所养,则形成萎缩。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类型,治疗应该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健脾补胃,才能使之痊愈。

在本方中,炒白术与郁金、丹参为君药,有养阴益胃之效;共奏可起益气养阴、化瘀之效,能使脾胃得以健运;党参与当归、沙参为臣药,均有益气补血、健脾利胃之效;甘草、黄连为使药,有温胃祛寒,驱逐邪气之效;姜半夏与白花蛇舌草、龙葵为佐药,有健脾利胃、调节脾胃升降、抗肿瘤、抗氧化之效[5]。

在西医常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时,常用铋制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还有一种是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其中兰索拉唑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抑制萎缩分泌,在治疗时,会在胃部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与胃蛋白酶形成胃粘膜严重刺激感。左氧氟沙星中的左旋体,有强效抗菌作用,在使用后,胃粘膜的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能起到显著的杀菌作用,使肠部特异性幽门螺旋杆菌彻底清除[6]。左氧氟沙星在口服后,可被胃肠道完全吸收利用,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起到强效的杀菌作用。在传统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甲硝唑是传统药物,其疗效显著。

经本次研究显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择中西医综合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快速患者症状与疼痛感,解除患者的不适症状。西药能快速作用于病变部位,疗效快速。中药以循序渐进的治疗模式,对疗效进行巩固,减少复发率。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高效、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作者简介:韩明,1971.1.22汉男吉林九台主管医师大专九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罗忠毅,刘贵阳,李晓玲等.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16):9-10.

[2]魏威.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5-26

[3]刘玉栋.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施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7):52-53.

[4]王海涛.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萎缩性胃炎20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81.

[5]姚文龙.从穴位注射治疗萎缩性胃炎看中医"治未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3):48-49.

[6]邓耀松.观察养阴活胃合剂对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