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吴洪枝

(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产二科山东滨州256800)

【摘要】目的:本文就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实验组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疗法,参照组则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疗法,较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治疗时间及预后。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填塞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均快于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球囊压迫;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30-02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的常见并发症,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产后出血的诱因有多种,如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免出现感染、休克等不良事件[1]。为探寻更为理想的产后出血止血方案,对近一年的部分出血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方式,应用效果已获得了产妇及家属的高度认可;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总。

1.基线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2例。产妇的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28.8±3.0)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平均(38.2±0.8)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0例,剖宫产32例;出血量为710~2080ml;出血原因:前置胎盘14例,宫缩乏力5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胎盘植入16例。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将两组产妇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予以缩宫素、子宫按摩、脑垂体后叶素等常规止血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予以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如果产妇的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先将球囊置入其宫腔内,向内注入生理盐水,注入量以1200~1500ml为宜,通过球囊逐渐膨大所产生的压力对子宫静脉窦进行压迫,发挥止血效果。在封管之后,将管口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预防感染。如果产妇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先将球囊自子宫切口小心放入宫腔,调整球囊使其下端处于阴道内;而后向内注入生理盐水,注入量以250ml为宜,对球囊做好固定,并缝合子宫切口;继续向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注入量为1200~1500ml,使球囊膨大,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术后5~7h,可放出部分生理盐水,放出量为400ml左右;剩余部分在术后10~12h完全放出,并将球囊取出。在此期间,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适当使用抗生素与缩宫素。

参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予以宫腔纱布填塞止血,所用纱布为5层不脱脂纱条,宽度为7cm,长度为2m;为自然分娩产妇固定好子宫底部,由内向外的填塞宫腔;为剖宫产产妇,有上而下的填塞宫腔;主要要将纱条填紧填实;通常在术后24h将纱条取出,在此期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与缩宫素。

1.3评价指标

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阴道出血量控制在50ml/h以下,不必进一步止血,则为止血成功;产妇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阴道出血量在50ml/h以上,需要进一步止血,则为止血失败[2]。

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子宫动脉结扎率、感染率、再出血率以及填塞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

1.4数据整理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检验,其中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研究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及预后对比

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感染率、再出血率上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在分娩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阴道分娩产妇在产后24h的出血量超过500ml,剖产产妇在产后24h的出血量超过1000ml,则可诊断为产后出血。对于该类患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可能要将子宫切除,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宫腔填塞等。其中宫腔填塞是一种较为传统、常用的方法,在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前置胎盘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不足之处是但难于填紧,如果存在空隙时可能出现隐匿性出血[3];且对于剖宫产者而言,在缝针时、取出时均有一定难度。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止血方案,我科现阶段主张为患者采用球囊压迫止血方法。在出血产妇的宫腔内放置球囊,并注入生理盐水,利用球囊的膨胀压力将宫腔充分扩张、充满,此时宫腔内的压力会显著高于动脉压,从而停止或减轻子宫动脉出血情况;此种方法对动静脉出血、毛细血管渗血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4]。该疗法的操作较为简单,耗时少,可以快速发挥止血作用,术后取出也较为容易。此次研究中,对实验组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疗法,参照组则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填塞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均快于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足以体现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有效性及优势。

综上所述,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可将其作为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杨艳玲.不同止血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98-99.

[2]钱年凤,李凤秋.Bakri球囊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5):409-412.

[3]陈艳平.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对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7):111-112.

[4]解安群,马晓英.宫腔球囊压迫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