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社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干预分析

张春香

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对社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开展合理用药干预,分析临床干预作用和效果。

方法:对我社区2017年4月到2018年9月间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开展合理用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药物选择不当21.7%,联合用药不当28.3%,药品更换频率不当30.0%,用药剂量不当25.0%均高于观察组中药物选择不当3.3%,联合用药不当5.0%,药品更换频率不当1.7%,用药剂量不当1.7%(P<0.05)。结论:在社区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社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效果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抗菌药物对细菌造成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会加重细菌耐药性的危害,会增加患者治疗负担,同时产生诸多不良后果【1】。我国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也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早些年我国就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为了研究社区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9月间我社区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在12-65岁之间,平均年龄46.5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在11-64岁之间,平均年龄47.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未开展抗菌药物用药干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用药干预,具体方法为:现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对社区应用药物进行规范【3】,并增加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力度,促进临床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明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临床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临床处方进行抽查,搜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出现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干预,并及时将处方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主治医生,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定期开展信息反馈并结合检查,结合本社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处方进行检查,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改进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干预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药品更换频率、不合理联合用药、用药不当、剂量不当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得到数据进行分析,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对照组中药物选择不当13例,占21.7%,联合用药不当17例,占28.3%,药品更换频率不当18例,占30.0%,用药剂量不当1例,占25.0%;观察组中药物选择不当2例,占3.3%,联合用药不当3例,占5.0%,药品更换频率不当1例,占1.7%,用药剂量不当1例,占1.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在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药品更换频率、用药剂量不当等患者例数及所占百分比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我国高度重视社区医疗机构的健康服务工作,与当今社会抗生素滥用情况向结合,重点开展社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及干预研究,以摸索防控的角度进行管理,对社区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有效纠正社区内不合理用药行为,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保证社区居民用药安全【4】。对与特殊人群应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减轻社区患者的治疗负担,同时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促进社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首先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与社区居民建立信任,建立正确的护患关系,社区居民和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应建立不间断的练习,增加彼此信任和融洽度【5】。以方法药学服务卡的形式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并随时解决社区居民用药问题,提高社区居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按照医嘱正确引用药物。与社区居民增加沟通,了解社区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密切关系,获得真实有效及时的药学信息。根据患者人群的特殊性开展不同的药学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生理特点和用药特点,对与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是应用抗菌药物宣传的重点人群。对于慢性病人、老年患者药物知识获得相对较少,又因该类患者的免疫机能退化,常会出现多种疾病,存在应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情况,导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患者3倍以上,同时老年患者缺乏获得药物相关知识,也是直接影响老年患者正确用药的因素。在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人选择药物品种不宜过多,抗菌药物尽量选择头孢3代等对于肝肾功能损害较小的药物,准确掌握的用药的疗程和剂量;在用药过程中应认真阅读说明书,对于孕产妇、儿童上不明确影响的应尽量减少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哺乳期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儿童患者因脏器、内分泌、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存在肝药酶分泌不足情况,应选择肝肾毒性较小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以上特殊人群应加强抗菌药物用药的宣教,不仅能够起到防控药物风险的作用,还能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用药专业水平。

有研究显示,社区医生对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应用的知晓率不高,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认知上存在片面性,面对药物销售利益驱动,导致临床出现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药学工作者因利益违背抗菌药物选用原则,选择更高等级的抗菌药物,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根据相关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检查,将医生考核与合理用药相结合,将不合理用药情况由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并将性教育培训,健全合理用药的考核规定和制度,设定规范的奖罚细则。社区药师应进行量化标准管理,制定药学服务考核内容,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和工作质量。以宣传栏的方式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宣讲,普及到社区居民中,增强患者合理用药意识。综上所述,在社区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磊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5):3027-3028.

[2]胡燕玲,罗远良,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院,2015,9(12):1736-1737.

[3]朱永红,张延华,黄晋红,等,综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5):68-72.

[4]张伟,李琴琴,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引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J],安徽医药,2015,11(3):301-303.

[5]罗新,临床药师协同行政干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5(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