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护理

李文艳

李文艳(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012000)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对肺心病患者采用了中医临床施护,使患者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气机条达,血脉冲合,效果较好。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护理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医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45例,其中气阴两虚型30例,痰迷心窍5例,寒痰壅盛型5例。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针对肺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施加一般护理是必需的。应注意做到室内温暖适宜,空气新鲜不燥,必要时给与氧气吸入等护理,可顺其肺脏生理,则利于病愈。

2.1.1病情监测

(1)对痰浊阻肺伴有高热者,观察发热、口渴、出汗及二便情况,注意舌象、脉象变化。老年人正气虚或出汗过多者,不予采取药物降温,可针刺退热,或用芒硝水擦浴降温。

(2)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注意有无痰蒙心窍的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3)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口唇、舌体紫绀,以辩有无喘脱之危象,观察痰的性状及痰量。

(4)因心肺虚气虚型、心肾阴虚型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应严密观察舌质、脉象、脉率、脉律、血压、尿量等变化。

2.1.2对症施护

临床上可见一些肺心病病人口干而不欲饮,应嘱含银花甘草水漱口,也可缓嚼麦冬数粒,起到养阴生止渴律的功效;若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可在饭前半小时针刺足三里穴,以减轻恶心,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肺心病病人往往因肺气虚不能下达大肠而气虚便秘,因大肠不通则又致肺气壅塞,气喘气促加剧,故要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选用油类润肠剂,以便通为度,以免发生虚脱。若心悸、失眠者可用人参五味子粉收敛心气;病人若有烦躁头痛、失眠等肺脑前驱症状,立刻给予低流量吸氧,口服枣仁远志粉以养心安神,化痰止烦,还可以针刺安眠穴等;若出现面白冷汗、四肢厥冷之症,为心阳虚脱,可速予人参粉服之,针刺人中、合谷、灸百合、关元穴,以回阳救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1.3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悲伤肺”“喜伤心”。老年人多见心气虚,常易因劳累焦虑过度,耗损心血,使心失所养,神不守舍导致心悸怔忡、失眠等症状。而心血不足、心气虚又可使气血运行减弱致使血脉瘀阻。因此,对于肺心病患者应多鼓励安慰,是指情绪愉快,安心休养,并应保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是指睡眠良好,防止因各种不良因素而使病情加重。

2.2运动护理

中医谓:“肺主一身之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久卧伤气”、气伤则导致血脉瘀阻不通,所以肺心病病人无明显心衰及并发感染期间,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太极拳可增加通气功能。

2.3饮食护理

宜进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少食生冷瓜果及油腻之物,以免助湿生痰。赤小豆、冬瓜、鲤鱼烧汤有补气、利尿、消肿作用,可多食。若见舌质红、苔剥而光、脉细数者,为心阴亏虚之象,应禁食辛辣动火伤阴食物,可服莲子桂圆大枣汤,以补脾益气养阴;对舌质淡、胖嫩或苔腻、脉沉缓者,为心阳不振、脾虚湿聚之象,宜少量服用葱、蒜、姜、酒等,以通阳健胃。

3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痰饮”“心悸”“水肿”一类证候,是一种较常见但又较难治愈的疾病。本病有虚有实,虚虚实实,虚实夹杂,急性期虚中夹实,但以实为主;缓解期以虚为主,夹有实邪。总之,对该病的情况掌握的越详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