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朱瑞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试分析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朱瑞敏

朱瑞敏徐隽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通过对7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核酸定量均为阳性的标本,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结果:检测74例标本共检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Ⅰ型基因30例,非Ⅰ型基因44例;74例感染者有输血者40例。结论:74例感染者各基因型男女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性别差异。综合分析,HCV基因分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个体化用药以及愈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验

ToanalyzetheapplicationofHCVgenotypingindiagnosisandmedicalexaminationofhepatitisc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HCVgenotypingbyanalyzingthelaboratorytestresultsof74casesofhepatitiscvirus(HCV)genotypingcombinedwithclinicaldata.Methods:tocollectouranti-HCVandhospitalizedpatientswithhepatitiscvirus(HCV)RNAnucleicacidquantitativeareallpositivespecimens,thehepatitiscgenotypingspecificprimersandfluorescentprobe,applicationofone-step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combinedwithTaqmantechnologyforHCVⅠandnonⅠfluorescencePCRpointsdetection.Results:thetestspecimensof74casesoftwogenotypesweredetected,respectively:Ⅰtypegene30cases,nonⅠ44genes;Therewere40casesofbloodtransfusionin74casesofinfection.Conclusion: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proportionofmaleandfemalepatientsinfectedwithvariousgenotypesin74cases,andtherewasnogenderdifferenceinHCVinfectionthroughbloodtransfusion.Basedoncomprehensiveanalysis,HCVgenotyping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prevention,diagnosis,treatment,inpidualizedmedicationandpostoperativeevaluationofhepatitisc.

Keywords:hepatitiscvirus;Genotyping;inspection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疾病,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这些病变的形成与其病原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某些重要生物学特性有关[1]。我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及新发患者数众多。HCV病毒基因有较强的变异性,变异位点可以发生在基因组的各个区域,根据变异位点的不同将HCV分为不同型别。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病毒基因分型情况,为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疾病预防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74例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10~78岁;患者抗-HCV和HCV-RNA均为阳性,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1.2方法

试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

仪器:核酸扩增仪,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检测方法:采用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循环条件:45℃×10min;95℃×15min;再按95℃×15s→58℃×60s,循环40次,单点荧光检测在58℃,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荧光通道检测选择:选用FAM通道[2]。

2.结果

HCVRNA基因分型情况:检测74例样本,共检出Ⅰ型基因30例,构成比40.54%;非Ⅰ型基因44例,构成比59.46%。

不同性别各基因型分布比较:其中Ⅰ型例数男性21例,非Ⅰ型例数男性24例。Ⅰ型例数女性9例,非Ⅰ型例数女性20例。

HCV感染病例与输血情况:在74例HCV感染者中,男性有输血史者23人,无输血史者22人;女性有输血史者15人,无输血史者14人。

3.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致病性强,病情隐匿,若不进行合理治疗极易转为慢性,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这些病变的形成与其病原HCV的某些重要生物学特性相关。HCV是RNA病毒,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其基因组分为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region,5'UTR)、编码区以及3'非编码区(3'UTR),其中5'UTR区、编码区中的核心区最保守,E1区、E2区最易变异,HCV高度变异性导致HCV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4-5]。HCV基因型可能与初始感染剂量、病毒复制效率、感染期限、宿主免疫反应、感染物的异质性有关。HCV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的病原体,HCV以血液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加之公众对其认知水平较低,因此病毒的传播不易控制,患者也容易因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HCV是引起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HCV不同的基因型对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1b型对肝脏的损伤要比其他型严重得多。HCV对干扰素的应答率也不同。已证明HCV的基因型能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感染HCV基因1型或基因4型的患者对使用干扰素和病毒唑(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的标准治疗反应较差,至少需延长治疗期1年;而且感染基因1型和基因4型的患者比其他基因型者能更快地发展成慢性肝病。

HCV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50%~70%肝癌患者的抗-HCV呈阳性,我国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约10%可检测到有HCVRNA。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不同,HCV只感染黑猩猩,疫苗研制模型受到限制,目前仍然没有预防丙肝的疫苗,因此,我国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应放在对献血员的管理上。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执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ALT和HCVRNA,严格筛选献血员;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这些报道中输血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相一致。

许多研究表明,HCV基因分型对丙肝临床表现及肝病严重程度有影响,I型基因比非I型基因致病性强,尤其是Ib型基因致病性更强,导致I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较非I型严重,I型患者HCVR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非I型患者[3]。不同基因型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丙型肝炎治疗前需要基因分型。本研究对74例样本进行准确的基因分型,为临床医生实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HCV基因型与肝病严重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其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过程和干扰素治疗反应也不同,因此,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基因型,以便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准确用药。2005年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明确要求在进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必须进行HCV病毒基因分型检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威,曾艳丽,刘俊平,等.河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

(6):538-539.

[2]宋宝君,王楠,赵艳,等.抚顺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传播途径的分析及个体化疗效的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1):79-82,96.

[3]梁成员,邓耀泽,黄永志.广西百色地区老年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8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