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右侧颈内与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比较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经右侧颈内与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比较评价

王勇许伟(通讯作者)祖茂衡魏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评价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两条入路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200例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患者分成100例/组。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观察组:经右侧颈内静脉植入。比较手术用时、置管结果与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置管成功率更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值<0.05)。结论:相对而言,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采用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效果较锁骨下静脉更好。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静脉输液港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45-02

静脉输液港属于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完全植入体内,首发于1982年[1],至今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其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等多种优势[2],输血、肠外静脉营养液以及各种化疗药物的输注等都可通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完成,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是两种常见的入路,本文旨在对比上述两种入路的应用价值,选取患者共计200例,详细内容见正文部分。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从在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当中选出200例(2017年1月份-2018年7月份),将存在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

200例患者用“单双号分组法”分成100例/组,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观察组:男女各占62例、38例;年龄:21~81(54.53±12.31)岁;疾病类型:43例肝癌,21例肠癌,10例淋巴癌,26例其他恶性肿瘤。

观察组:男女各占61例、39例;年龄:20-~83(54.26±12.15)岁;疾病类型:42例肝癌,20例肠癌,11例淋巴~癌,27例其他恶性肿瘤。

1.2方法

观察组经右侧颈内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取去枕平卧位,将头部将对侧偏转45°左右,胸锁乳突肌的锁骨、胸骨头、锁骨头三者形成三角区,穿刺点为三角区顶部,注意以45°左右的斜角进针,避开颈外静脉,针尖朝向同侧乳头,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处理后,选择7号注射针头行颈内静脉穿刺,回抽有暗红色血液后,用16号穿刺针,同7号针方向完成进针操作,回吸到静脉血后,将针体进行固定处理,再将钢丝置入,穿刺针退出,外侧切开皮肤1厘米,将皮下组织进行扩张,顺着导丝置入扩张鞘,再置入输液港导管,直至下腔静脉,最后将扩张鞘移除,回抽见血后,导管用肝素冲洗。再在下窝位置取手术切口,3cm~5cm上下,用囊袋纱布进行填塞止血,局麻处理,制作皮下隧道,将导管回拉,多余导管剪断,与注射座、硅胶导管相连,注射座置入囊袋中,将底座缝合,固定在胸肌筋膜上,切口逐层缝合包扎。

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体位同上,头部向对侧偏转,以右侧锁骨中部、外部三分之一处,距离锁骨下方1.5cm位置作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处理后,穿刺针与锁骨下缘紧贴,针头朝向胸索乳突关节,回血后,将钢丝置入,穿刺针退出,经扩皮处理后将输液港导管鞘置入,剩下操作同上。

输液港维护方法:输液后,用100ml肝素盐水加压封管,在治疗的间歇期,每隔1个月加压封管一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用时,对比置管成功率;观察手术并发症并对比。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结果

2.1手术用时与置管结果

如表1,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置管成功率更高,P值<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港主要用于输注化疗药物、高渗液体等,属于中心静脉置管类型[3],成本可控,只要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就可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有较高的置管成功率,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是两种比较常用的入路途径。

颈内静脉位置比较固定,有明显的体表解剖标志,穿刺率接近百分之百,右侧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比较靠近[4],有利于右心腔内置管术的实施,不存在胸导管穿破等意外风险,颈内静脉可分为三个节段,其中中段属于最佳穿刺部位,其位置表浅,可以轻易避开重要临近器官,安全性较高。锁骨下静脉体表定位清晰,可以避开锁骨、第一肋骨间狭窄间隙,置管和穿刺操作都比较简单,皮下隧道更短。目前关于上述两条入路的优劣性报道较少,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为(35.52±2.14分钟),间接说明经右侧颈内静脉植入操作稍加简单,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更高,为99.00%,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生率更低,为4.00%。

综上可知,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较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更加安全有效,但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年龄、合并症、自身意愿等。

【参考文献】

[1]周涛,唐甜甜,李云涛,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两种不同植入方式对比研究(附2897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753-755.

[2]刘赵琪,江勇,陈文婷,等.颈内静脉入路和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植入术对比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1):53-57.

[3]赵超尘.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s2):45-47.

[4]王黎明,安天志,赵许亚,等.不同途径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比较[J].重庆医学,2016,45(11):151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