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陈文兵

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实施效果。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急诊收录的18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评估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以及文书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救物品完整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开展急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满意度,有利于缓解医疗纠纷。

关键词:急诊;安全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

急诊是医院较为特殊的科室,主要接受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危急病症患者,使得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严重而危急,病情变化快且复杂[1],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使得护理风险问题较为突出,较易发生医疗纠纷事故。因此,需要强化护理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与急救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急诊收录的18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93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龄19-75岁,平均为(45.2±4.5)岁。观察组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18-72岁,平均为(44.8±4.7)岁。两组患者均在受伤24h内送入我院急诊科,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那么可以相互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监管,包括心血管、呼吸、水电解质等体征方面的监管,还要给予患者正常的基础和营养护理。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监管基础上还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具体如下:(1)加强对各项制度规章的完善工作。护士长依照本科室的护理工作特点和护理制度,规划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护理人员在进行患者护理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护理目的和风险等,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实施护理。(2)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首先要加强护士的专业能力,定期组织护士护理技能和设备、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培训,定期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护士还应了解相关医疗事故的法律规定,规范自我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3)加强对护理文件记录的管理工作。护理文件是医护人员就只患者和后续患者病情发展的事实记录文件,它是具有法律效用的重要文件。因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规范护士的记录行为,一定要保证记录的准确定、客观性和规范性。记录好的护理文件一定要做好归档管理工作,做好定期的巡查工作,避免文件遗失带来不必要的纠纷。(4)加强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每台仪器都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管,做好日常的清洁保养工作,做好使用记录、登记。安排护士每日清点仪器,检查仪器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及时上报上级,并做好故障排除工作;(5)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加大人性化服务管理。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理解患者和家属心情,耐心做好安抚、关系工作,打造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事故出现,减少医患冲突。

1.3评级指标

根据《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2]评估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无菌操作、文书四方面内容,每项满分100分,得分高者护理质量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以及文书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医疗保险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纠纷问题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得要求[3]。急诊科作为重要的医疗工作前沿阵地,是急救重危病人的重要单位,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急救操作不正确、急救不及时、消毒不彻底、护理记录不规范等众多因素。另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差,缺乏法律意识,对于风险事故不能做好正确的应急预案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医疗事故频发。因此急诊科应该加强对各项制度规章的完善工作,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提高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打造新型医患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消除医患关系之间存在的隔阂,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和医患纠纷。

本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以及文书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救物品完整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积极开展急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03:223-224.

[2]杜云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69-70.

[3]蒋萍.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2:11-12.

作者简介:陈文兵(1984.03.04),男,籍贯:湖北武汉,职称:护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