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黄崇昭

黄崇昭(福建省福鼎市第三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文化与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要从青少年抓起,再加上其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契合,使得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它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并从自身做起,落实好环境保护意识。本文就结合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对生态文明加以深入的阐述,并推动教学有效开展,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034-01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和环境观念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使得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主要前进方向。与一般的思想观念不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政府、学校以及个人的合力,先树立人们的相关理念。而高中思政课课程就是渗透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途径,是养成青少年正确理念的重要方式。因此,高中教师必须落实好生态文明教育,做好宣传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切实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概述

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理念,特殊任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是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协调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一种新观念。所谓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有关生态文明的教学活动,它涉及到的学科较多,与哲学、经济学、科学都息息相关,而高中思政课课程更是涉及到很多相关内容。可以说,落实好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理念,逐步养成好的习惯行为。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与实际结合,要将生态文明教学融入其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养成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与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生态文明意识,推动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经过以上内容的简单阐述,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意义,并且明确认识何为生态文明。为了更好的推行这一理念,将其渗透到高中思政课教学之中,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推动其有效实施。

(一)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创设开放型的生态文明环境,能够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感受到美,并且身体力行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对此,校领导要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将校园生态建设当成工作的重点,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合理的进行校园规划建设,动员全体和思政课教学中凸显活动的重要性,举办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活动,如环保小卫士评选、废物改造竞赛、寝室生态建设等等。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渗透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开展与学生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高中思政课课本涉及到的内容多样且繁杂,知识点零散,生态观念包括生态伦理、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技术等等。教师要以书本为依据,积极渗透相关思想,让高中生关注周边生活,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他们国际化的视野,践行好环境保护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三)强化生态文明知识的渗透

高中思政课是课程教学的必修课,对于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知识融入其中,在不加大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思想,丰富他们的阅历。例如,在道德思想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加入合理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用积极的行动践行理念。

(四)凸显技术优势

现代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突出技术特点也有其积极意义。它能够将微课、互动媒体等教学方式带入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手段,并且借助多样化信息扩展学生的眼界。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推动教学,搭建一个能够及时互动沟通的网络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以及生态文明教学的深入实施,必须都要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的渠道扩宽他们的眼界和思路,培养他们生态文明的新思想。不可否认,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课程,经常没有太多时间参与课外活动,不利于他们文明思想的构建。对此,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过程中,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渗透生态文明方面的消费观念,让学生正确对待价格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合理消费、正确对待金钱、正确处理市场中的价格变化趋势。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总有人牺牲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违背市场规律恶意抬高物品价格,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在道德上也是不允许的。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生态文明,对其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概括而言,高中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推崇树立生态文明新思想。将其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科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有效渗透,兼顾好理论与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媒介素养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思想思政课课教学,2015(09).

[2]刘海.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3]刘海.生态伦理道德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