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管理

李胜格

李胜格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职业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管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职业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就业管理工作体验浅谈如下看法:

1职校生就业的现状

1.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首先,同学们没有把自己的位置端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该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经是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刻胜任的。这就是同学们到任何一个单位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实习培训的原因。再次;学生对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职校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容易赚,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工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就有一种落差。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有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要当领班,当主管,搞管理,不愿当普通员工,有这样的心理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是我们必须切合实际,任何一个领班、主管、经理都是从普通员工做起的。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宏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

1.2独生子女的娇气。现在的学校中,独生子女较多,行为表现主要为:吃苦精神差,娇气太重,缺乏上进心。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一点,但实习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呈现出来了。同学们,你已经不是在家里,不是在学校里了,上班以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的同学关系,难道你还是从前的你吗?

1.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18岁左右。社会阅历有限,学生们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我们的同学所缺乏的。

2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管理的策略

2.1开展就业管理,树立实习信心。顶岗实习的开始意味着学生身份的转变,由学生转变为员工,不仅是社会身份的变化,而且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校园文化向产业文化的转变。如何让学生养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品质,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如何通过岗位实践,学会做事做人?关键是从源头抓起,加强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就业管理讲座和心理辅导讲座,用以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鲜明例子说事,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树立就业信心。

2.2就业管理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学校的专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的。换句话说就是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来实施专业教学的。因此,学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市场或企业需求来实施教学计划,专业课教学要突出职业技能所需要的知识模块,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而这首先要求专业课教师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工作岗位要求。如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要求。就无法帮助学生达到企业所希望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使学生丧失技术就业岗位。因此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应首先加强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专业教师能够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培训、顶岗生产。这样教师才能在理论课(实训课)上,将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联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专,专有所长。

2.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就业管理信息化。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即时性强、成本低、便于交流等特点,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就业管理工作搭建以网络为载体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就业的好帮手、用人单位信赖的信息渠道、学校各部门工作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院校联合举办网络人才市场。实现毕业生的网上择业和面试,同时也可以向社会提供学校毕业生信息资源。并收集社会用工需求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就业管理工作上要注重抓落实,通过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的建设,逐步达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择业管理咨询”的要求。

2.4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众所周知,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反映,是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程度的重要表现。所以,应利用多种途径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企业对学生的意见和评价等等,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等相关部门。研究、分析、跟踪调查反馈的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校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跟踪调查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就业稳定率,进一步做好就业稳定工作,可以通过总结就业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