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自驾车营地土地适宜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基于GIS技术的自驾车营地土地适宜性分析

何丹蕾

身份证号码:44200019901005XXXX

摘要:珠三角环城游憩带规划在促进森林公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驾车营地建设带来契机。本文以中山市南蓢镇自驾车营地建设为例,选取云梯山水库片区为研究对象,评定自驾车营地规划建设的影响因子,在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为主、人工判断为辅的方法进行适宜度评价,以量化数据指导营地建设的空间布局,使更多自驾车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自驾车营地,ArcGIS,土地适宜性评价

前言

目前国内外关于自驾车营地的规划主要从车位数和营位生态设计出发,这在顺应营地开发者经济战略的同时,也降低了规划成果的景观生态契合度,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土地的最佳利用效率。本次研究的中山市南蓢镇云梯山水库地处云梯山山脚,在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资源条件上都具备极大的优越性。通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土地信息,建立GIS空间数据库;在野外调查中确认、获取准确数据信息,并在空间数据库中提现土地质量信息;采用文献收集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实证法和层次分析等,利用GIS和数学模型叠加分析,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完成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评价并作出相关规划建议。

1.基于ArcGIS游憩资源评价系统

1.1评价体系性质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是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它的实质是处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采用土地利用与土地质量之间的比配作出相关等级评定。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实际是在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评价区内是否适合开展游憩活动,区分生态基础脆弱、生态敏感性高与生态基础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地块;二是弄清环境与游憩活动类型的关系,是否适宜同时开展,这样操作评价后才能使规划切合景观生态,高效且实际。

1.2评价体系技术路线

环境单体要素分析。通过分析高程、坡向、坡度、植被、土壤性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道路、城镇、周边旅游资源等用地类型进行要素评价,分成由多要素组成的千层饼式结构,剖析复杂地块环境。

单项游憩活动或功能区适宜度评价。明确各项活动和功能区的具体要求并进行量化、赋值,以此对上述环境单体要素进行重分类,通过ArcGIS运算分析综合叠加后,对单体要素划分不同等级,得出该区域内的合理空间布局,确定各项活动的规划分区以及功能区的最佳选址。

1.3评价指标

在自驾车营地活动评价因子的选择中,要同时遵循选取土地生产力影响最大的主导因素原则和易操作性原则,使因子既稳定又存在明显的变异差距。本次自驾车营地活动的评价指标选取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要素和社会地理要素。其中,自然指标主要包括高程、坡向、坡度、水文;社会地理指标中,由于规划范围内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山地,城镇设施基本没有,所以周边社会地理要素较为单一,主要为道路。

2.规划项目现状

2.1自然与经济情况

评价规划项目位于中山市东部,南蓢镇中心地带翠亨村内,由云梯山森林公园三面环抱,东与京珠高速、翠山公路相邻,西部为云梯山水库。云梯山自驾车营地区位优势明显,依托国际翠亨旅游小镇,有一定客源辐射作用的同时具备旅游基地及地区旅游集散地功能,周边道路网络发达,地势开阔平坦,通风排水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紧邻自然而成的马了螂水库,充能分利用镇内的医疗、垃圾处理、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完全符合汽车营地的选址标准和要求,是理想的生态休闲场所。

2.2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CAD地形图与现场勘查的方法,把云梯山自驾车营地现状分为娱乐康体设施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农林用地、水域六大用地类型并对其面积作出相关统计。

3.数据来源处理

3.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分为两类,一是CAD等高线地形图和图片资料,二是从各规划和水利部门中获取的规划现状数据和规划区内的水文情况(主要为云梯山水库)。将高程点、等高线处理提取后导入ArcGIS进行分析运算后可对规划区进行表面分析,同时由于规划项目面积小,土地类型划分要求精度高,本次研究将应用CAD进行原始卫星图像制图,人工跟踪数字化处理,精确画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将所得结果作用于ArcGIS与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运算。

3.2数据处理

3.2.1数据初步处理

提取云梯山CAD地形等高线,清除图层无关信息,在土地利用现状图CAD图像中提取规划范围,把等高线和规划范围导入到ArcGIS中并由dwg转换成shp格式,利用Intersect叠加功能获取规划范围内的等高线图。

3.2.2生成三角网数据

按照CreateTINFromFeatures生成三角网TIN后,转换成栅格数据,在toolbox拓展模块中利用ExtractbyMask工具,通过掩膜提取规划范围内区域。

4.基于GIS的云梯山自驾车营地空间分析

4.1高程分析

评价区域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与南部是低矮的丘陵,成环形状,中间是荒地和零星的水塘分布,整体地势平坦。相对高度最高为31米,以此为高点平均划分6个高度带(Reclassify),将Raster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再对高度带分布进行面积统计,通过AreaandVolumestatistics可查询得规划评价区表面积为819680.5平方米,二维面积(实地投影面积)701001平方米。

4.2坡度分析

通过Slope生成坡度栅格数据层。评价地域总体坡度平缓,地势平坦,71.3%地块低于15°,坡度最大处为81.9°,依情况分成6个等级带,分别是1°以下、1-4°、4-8°、8-15°、15-25°、25-81.9°。

4.3坡向分析

坡向以正北方向为0°,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八个,依次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外加坡度为0时的平台区。通过Aspect进行坡向分析,生成坡向栅格数据层。

4.4水文分析

本次规划范围中的水系包括水库大坝、泄洪通道、坑塘、溪流等,研究分析中把水库大坝与泄洪通道统称为水库缓冲区;而坑塘、溪流等水域较为分散,主要位于山谷或平地中,目前用于农田灌溉。利用线状水系对规划区内的水文信息做缓冲区分析,形成以水库缓冲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四个缓冲带和以水域为中心向外扩散的两个缓冲带。其中,水库5米范围内和水域2米范围内的一级缓冲区以保护水体为主,其余外围缓冲基本不会对水体本身造成不利影响,符合景观生态保护要求,统称为“无影响区”。其余根据各功能区的开展要求分等级划分。

4.5道路交通分析

同水系相似,道路交通也是现状要素。由于地处镇区且云梯山自驾车营地现状尚且属于农田和荒地,规划区域内交通道路要素较为单一,主要分为京珠高速和县级路。将道路要素曾的矢量数据做缓冲分析,整个分析结果根据车辆出入与干扰度对道路距离的需求分为三个缓冲区。

5.云梯山自驾车营地适宜性评价

5.1活动评价指标单体分析

本次评价研究将云梯山自驾车营地划分为自驾车露营地区、临时停车场、管理服务区、山林度假别墅区、娱乐区和缓冲发展区六大基础设施功能分区。

5.2基于ArcGIS自驾车营地活动适宜性评价

依照本次自驾车营地评价规划的基本原则,这些概念性和描述性的原则若需落实到单体要素上并运用ArcGIS进行分析,要把不定性到定性,最后从定性到定量,得如下等级缓冲分析表:

营地活动区等级缓冲范围定量表

注:自驾车露营地水库缓冲与水域缓冲要求可共存。

根据运算法则将上述单体评价因子的具体缓冲等级进行叠加分析,可得出规划范围内营地各功能区的最佳选址分布图,由于分析中会出现共同适宜地块的结果,本着各功能区对于营地建设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将按照“自驾车露营地为先,附属配套设施为辅,合理安排其余游憩活动区”的原则来确定共同适宜地块中最终功能区的选择。最后通过人工判读,去除图中分散的单体面积小于10平方米的小图斑,运用ArcGIS中的Eliminate工具对零碎图斑进行合并处理,最终得营地活动适宜性评价图,其中规划范围内的空白区域为未来发展的后备区。

云梯山自驾车营地活动适宜性结果分析图

6.云梯山自驾车营地活动规划建议

6.1营地活动分区

根据当地的资源特色,结合所在区南蓢镇内部及周边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自驾车露营地项目,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方面的需求。由于南蓢镇旅游业主要以过路型的白天活动为主,包括历史文化故居、农家文化体验和森林公园等,可提供过夜的旅游项目缺乏,营区内可打造汽车影院、篝火晚会加之有风景优

美、新颖有趣、经济实惠的露营过夜区,与其他现有旅游风景区构成南蓢镇翠亨新区旅游体系,凸显其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6.2服务体系构建

在本次营地活动适宜性评价中不难发现,通过不同功能区开展等级要素的叠加,某些区域是同时具有多种活动开展的潜力的,此时应对该类地块重点规划,满足各功能区在面积、设施配套上的需求,合理规划内部游览路线和游程,加大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结合附近村镇体系,选点规划为旅游服务中心,构建多级服务体系。

6.3后备预留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市内私家车数量的逐年增加,自驾车出游必定受到更多旅行者的青睐。限于房车价格的偏高和保养困难等问题,我国尚未普及房车旅游,但营地的发展需具有先见性和预留性,本次研究评价中留有的后备发展缓冲区,是为日后逐步提高营地星级,达到FICC世界野营及野营车总会关于营地建立的四星级标准而预留。营地规划运营中,应吸取国内外营地活动项目的规划开展经验,在保护当地生态景观环境的同时,打造高标准、人性化的四星级汽车营地。

参考文献:

[1]张澈.基于GIS技术的森林游憩资源评价[D].同济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2月

[2]吴小青,弓弼,王大芳等.汽车营地规划设计方法及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30卷第3期p72-76

[3]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