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陈莹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建省福州市350000

摘要:城市建筑是赋予市民生存空间权利的场所,他提供给公众一个“文明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的载体,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一个城市的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阶段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1城市构成的建筑要素

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角色,不仅决定于建筑自身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所处城市环境的制约,并且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下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对性与不确定性。建筑自身的影响因素:

1.1建筑的功能。从本质上讲,建筑功能就是建筑所支持的人的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从历史上看,建筑功能曾表现为某种相对的固定效用,满足一种既定的事实发生模式,单一性和静止性是其主要特征。对于功能的片面理解,使得建筑设计一度被理解为造型设计,并导致建筑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建筑容纳人类活动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建筑产生直接感受的人群的数量、类型与活动范围,从而影响了人对建筑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功能意义上的使用者的感受,应该是衡量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的功能可以说是影响建筑作为城市构成主要的因素之一。

1.2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

1.3建筑的文化意义。除了自身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之外,建筑往往还被赋予其他的内涵:历史的、文化的、商业的或是政治的意义。这种超出视觉感受之外的特质并不会对城市空间本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作用于作为城市空间感受主体的人的心理。来影响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从而造成空间品质在主观感受上的变化。

2城市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2.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建筑与人达到自然和谐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都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是设计师的一个原则。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欧洲,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它们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是由于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物品的摆放和人的活动以及相对的私密性,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低能耗的建筑大量兴起,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如各种技术装置的风车和太阳能收集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

2.2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和与时俱进、创新传统城市建筑特色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的载体,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一个城市的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在保护历史性建筑以延续城市文化的同时,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另外,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讲究文化品位,追求地方特色。大部分城市建筑为了达到设计上的高品位,必然要在处理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上下功夫,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这是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2.3坚持生态环保节能原则,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10年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目前,环境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广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改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同时,建筑设计还要要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大型公园,植物园为“面”以小型的街心绿地为“点”以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为“线”对建筑与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建筑特征。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学科创造性工作。从设计方法来说,它有别于一般的工程设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与一般工程物的建造目的不全相同。建筑首先是满足安全的目的,其次在于它还要创造一种文化价值。建筑的价值包含适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总和。所以说:建筑设计:外界环境约束+功能+形式+经济。建筑一直被认为是城市构成结构的主体,因为建筑不仅是人在城市中活动的主要场所与载体,而且是城市视觉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再仅仅表现单一建筑本身的价值,而着重于表现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问的关系,甚至重新组织建筑与周围空间以重构这种关系。其基本的观点即是建筑要服从城市形态,这意味着所设计的建筑应与城市环境联系起来,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形象构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构成城市物质实体结构还有道路、其他城市公共设施、树木植被等主要的系统要素,本文主要关注城市与建筑物质实体相关联的性质与特征。

3.1注重空间、景观的连续-陛与协调性

建筑创作通过对建筑体量、空间形态、高度、色彩、比例、细部处理等,取得与周围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使城市整体在空间连续性与视觉景观方面都保持连续与统一,建筑与城市空间得以自然过渡与交融。如黑川纪章所参与的西柏林南佛特烈地区再开发国际邀请设计竞赛,就是通过空间、景观等方面的协调与连续,使该地区的再开发实现了与十19世纪柏林街屋的共生。

3.2通过立面设计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立面以往常被看作是仅仅起到装饰与封闭作用的“外皮”,而现代城市建筑学则将其看作具有一定厚度感的空问来处理,并通过立面建立连续的空间序列。这种立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过渡空问,是建筑与城市的一种交流与对话,通过精心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4结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葛华.新时期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09,(2).

[2]苏婷婷.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

[3]张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