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现状经验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现状经验谈

李亚军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沉降观测的要求和准备,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将沉降观测技术的价值充分全面发挥出来,更好的保证建筑物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正在向着高层化和大型化方面发展,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当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层建筑建设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变形属于一项较为严重的问题,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有非常大影响和威胁。为了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和防范,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做好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沉降观测人员将所获取的各项资料信息提供给勘察设计单位,为其各项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撑,避免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造成巨大事故和损失,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1.1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要点

沉降观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施工人员选择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做好建筑物的观察和分析;另一方面,沉降观测技术人员在工作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正确使用各项仪器设备。

1.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必要性

高层建筑有着容纳人数多、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在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变形问题是威胁建筑施工质量的一项主要因素,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高层建筑在施工质量方面需要。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居民小区等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高层建筑物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实现对地质和水文等因素造成的地基沉降问题有效预防。

2.沉降观测的要求和准备

2.1仪器设备准备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在精度方面有着非常高要求,为了实现对建筑物受到荷载作用沉降情况的真实、准确反应,必须要选择专业性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选择对观测数据精确性有极大影响,按照相关规定,测量误差需要控制在变形值1/10-1/20以内。因此,在测量仪器设备选择方面,水准仪等级需要达到S1或者S0.5级,水准尺选择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不会受到外界温差以及环境等方面变化影响。沉降观测前还需要做好对测量仪器的检测和校正。

2.2在人员方面要求

人员是沉降观测技术应用主体,想要提高沉降观测技术应用有效性,必须要对沉降观测人员有严格要求,沉降观测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还能熟练应用各类观测仪器和设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针对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同时做好误差理论的应用,实现对测量误差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测量误差的影响,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观测工作。

2.3在观测时间方面要求

建筑物沉降在观测时间方面有着十分严格要求,尤其在首次观测时,必须要按时开展,获取最为原始数据,为整个观测提供最为原始和完整的观测依据。沉降观测中各个阶段的复测需要结合工程项目进度展开,不能有漏测或者补测情况出现。只有按时测量才能实现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有效把握。建筑观测周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按照一定时间段展开观测,一种是荷载每升高一层或数层展开一次观测,不管选择何种沉降观测方式,都需要严格按照观测周期进行。

2.4在观测点布设方面

所选择的观测点必须要有代表性,可以将建筑物的沉降状况以及沉降趋势及时准确反映出来。建筑物在沉降观测点设置方面需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相互对称,沉降点布设数量要适宜,两个相邻观测点间距控制在15-30m,控制观测点在建筑四周均匀分布。沉降点的布设还需要对观测点位置有充分考虑,降低日后观测难度。在沉降点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注意避免对建筑外观产生过大影响,同时不能破坏建筑物装饰。

2.5沉降观测原则

建筑物沉降是一个缓慢变化过程,每个观测周期所观测到的沉降值不会有太大变化,为了提高观测结果准确性,必须要做好观测误差控制。在同一建筑物观测中,注意控制各个客观因素的变化,固定观测设备、人员、方式以及程序等,降低这些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提高观测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沉降观测技术具体应用

3.1建立水准控制网

结合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观测人员结合建设单位所给出的控制点以及施测方案,建立水准控制网。首先,高层建筑的水准控制点需要控制在3个及以上,水准控制点的间距不能超过100m;其次,水准点需要设置在沉降范围以及开挖区域外,避免受到工程施工等因素干扰,在埋设深度方面,需要控制在1.5m以上,符合二等水准观测需要,水准控制网的建立需要与工程特点相结合,实现对各水准点高程的准确计算;最后,施工现场观测区域,观测设备完成架设后后视的水准点数量不能少于2个,同时各个水准点还需要展开闭合线路观测,为之后的闭合校验打下良好基础。

3.2确定沉降观测路线

为了使沉降观测数据精确性得到有效保证,观测人员需要结合水准观测网以及图纸要求做好观测线路的规划,同时在观测仪器架设点以及转点等位置建立相应观测桩,使观测线路和观测位置的统一性得到有效保证。

3.3沉降观测

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观测人员需要与施测方案以及施测周期相结合,展开首次观测,高层建筑物会配置有地下结构,在首次沉降观测时,需要从基础点开始观测,牢固安置临时观测点后观测,将首次观测的高程值与之后所观测的高程值进行对比。首次沉降观测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精度,选择N2或N3级水准仪,同时每个观测点高程的确定需要经过两次以上观测并对比。观测工作进度需要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升高,观测点也需要随之上移。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埋置永久观测点,为之后的施工和观测打下良好基础,永久观测点高程可按照±0.500m位置设置,每完成一层施工就需要展开一次观测,直至整个工程项目竣工。

3.4观测数据统计整理

首先,对观测周期内所有观测数据平差处理,获取沉降量并统计,制作沉降量统计表;其次,结合沉降量绘制沉降曲线,观测时间为X轴,沉降量为Y轴,将坐标系各个点相连,明确整个建筑物建设过程中沉降曲线变化;最后,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等的分析,预测建筑结构沉降趋势,同时将整个结构沉降状况反馈给设计单位,给予必要的施工指导。

结束语

高层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监控有效性,同时还能实现对施工工序的合理指导,预防建筑施工中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观测人员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有严格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使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曹长水.浅析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法[J].价值工程,2017,(27):153-154.

[2]李雨桥.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大科技,2018,(2):304.

[3]孙发丰.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18,(2):90-92.

[4]赵天宇.探讨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08.

[5]杨翔.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