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研究

丁希伟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流坡坞镇周商小学2519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使学生在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过程、自主充分的开展活动,这决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的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

本文结合自己对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获取直接知识的前提,是一切发明创造和理论建立的基础。

如在《漂亮的花儿》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到户外观察各种花卉的颜色、形状、构造等外部特征,从活动中体会观察带来的充分的视觉享受。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分组讨论,小结观察花卉后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说花、赏花、画花、赞花等活动环节中就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

又如在《你认识我们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尽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的感知可能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的认识,但对他们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知识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再如《春天来了》,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温暖,欣赏春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因此,在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并通过同学问的互相交流、拓宽思路,使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乐趣。怎样能不借助于任何东西就让一张纸稳稳地立在桌面上呢?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再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我先让他们自己去设想各种办法,再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检验自己的设想是否成功。有的将纸折成扇面状,有的将纸卷成一个筒。在这种眼、手、脑并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发现了让纸立起来的奥秘。让他们充分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三、培养学生自主质疑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我们注意这一点,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提问,注意经常给孩子添置一些科普读物,提供一些科学的实验器材,那么孩子的创造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的功能,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

如:在《沉与浮》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也是孩子观察思考的过程:

1.同样大小的瓶子为什么空瓶子在清水里会浮起来,灌满沙子就会沉下去?

2.同样重的牙膏皮瘪的会沉下去,鼓起来就会浮上来?

3.同样大小的鸡蛋放在清水里沉下去,在浓盐水里会浮起来?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成为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对小学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要而可行。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如再教学《小苗快快成长》中,让学生按时间记录蒜苗成长的过程,得出蒜苗成长的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高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年,18期。

[2]徐立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