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7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7例体会

刘西平

刘西平(天门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天门431700)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032-02

【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腹股沟疝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尿潴留4例,阴囊积液3例,切口轻微红肿6例,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患者。

【关键词】疝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尽管术式多样,但都没能完全解决复发率高的问题。自1986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以来,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倍受外科医师推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誉为疝手术里程碑。[1]我院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对87例腹股沟疝施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7例中,男性85例,女性2例,年龄32-74(平均56)岁,病史1-25年。右侧腹股沟斜疝54例,左侧腹股沟斜疝25例,右侧直疝4例,左侧直疝2例,左侧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2例。其中有4例为复发疝。伴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病9例,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腹压增高疾病9例。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分型标准分型Ⅱ型62例,Ⅲ型21例,Ⅳ型4例。

1.2材料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的定型产品(BurdMesh&PenfixPlug),即由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包括1张长方形网片(约6cm×4cm)和1个锥形带花瓣网塞(高3cm,直径3cm)。

1.3手术方法常规皮肤切口3~5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注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切开提睾肌,在精索的上内方找到疝囊,剥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内。如疝囊过大则将疝囊切断,近侧端用丝线连续或8字缝扎,使大疝囊变小,以能容纳疝环充填物为好,远端疝囊止血后旷置。置入锥形花瓣网塞(如疝环较小,可将网塞内瓣剪去几片,同时高度剪去lcm)。嘱患者咳嗽证实网塞到位,将其与内环或缺损边缘缝合4~8针。如为直疝,则将直疝囊游离,将网塞塞入直疝三角,网塞花瓣与周围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6~8针。游离精索,将网片尽量平整地覆盖在精索后方腹横筋膜表面,四周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固定6~8针。外上方精索穿过平片孔穴部固定1针,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2结果

手术时间50~80(平均60)min,术后切口无明显疼痛,仅个别病人肛塞双氯芬酸钠镇痛l次,均未使用吗啡、杜冷丁镇痛。术后有4例发生尿潴留,留置尿管1天后拔管,能自行排尿。术后3例阴囊积液,3-4天后吸收消退。切口略有红肿者6例,其中有渗出2例,经挤压切口、局部酒精湿敷后2~3天好转。所有病例拆线后切口无明显硬结,无切口感染病例。随诊1~3年无复发,未见明显异物排斥反应。

3讨论

治疗腹股沟疝唯一有效可靠的方法仍是手术。传统修补手术通过将自体的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强行缝合来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或后壁,消除腹股沟管的缺损,为有张力的组织对合修补。其手术操作较复杂,术后疼痛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达10%~20%。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手术则以腹股沟解剖为基础.用人工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该术式应用网塞填充疝环并与四周固定,当腹内压增高时,使腹压有效地向四周分散.同时应用人工补片修补可按解剖层次对合且不具张力,更符合机体的解剖生理。我们体会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朴术的病人有如下特点:(1)由于用补片替代了绷紧的组织缝台,无牵扯感,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2)操作简单,解剖分离少,损伤小;(3)复发率低,并发症少;(4)适用于手术耐受力低的老年人或复发疝。

为保证手术效果,我们体会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尽量做到精细解剖,充分游离,包括疝囊、疝环、精索和缺损区,内侧超过腹直肌外缘,外侧为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上侧超过弓状缘3~4cm,下侧超过耻骨结节面约2cm,以利操作。(2)仔细探查腹股沟管后壁,尤其是凹间韧带内侧区域并进行修补;对复合疝可按Hoguet法或Callander法行高位游离,然后修补,不可遗漏。(3)网塞应固定在内环周围坚韧的组织上,如腹横筋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缘、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4~8针或连续缝合。(4)疝环较大者可将两个网塞缝合在一起置入,疝环较小者可将网塞内瓣剪去几片同时高度剪去1cm,使网塞疝环相宜。(5)网片置入要平整均匀、紧贴组织,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时,网片远端要固定在超过耻骨结节缘l~2cm的腱膜组织上,并确认此组织能承受足够的张力,网片近端要完全覆盖网塞,并不要与网塞固定在同一层组织上,以避免补片下复发。(6)术中彻底止血.避免不必要的剥离。对疝本身要做充分的高位游离,较大的疝予以横断,近端仔细缝合,远端确切止血后旷置,不需完全从精索上剥离,有利于防止术后切口积血、积液、感染以及急性睾丸炎的发生。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适用于Ⅱ~Ⅳ型成人腹股沟疝。小儿疝、I型疝不必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及疝环口修补即可。本组8例后壁缺损重、修补难度大,复发疝还发现有局部疤痕,都因疝补片的应用得以解决。对高腹压患者,由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采用的人工补片具有充填内环缺损部位、进行后壁修补的双重加固作用,且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因而其手术指征较宽,对慢性腹压增高疾病的病人亦可适用。但严重病人宜先做治疗,以免复发。对嵌顿疝患者,无论是Bard还是Prolene网片,其组织相容性好,排斥反应小,具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资料表明[2]手术效果基本满意,可取得和择期手术一样的效果。我们曾遇1例腹股沟斜疝合并阑尾炎穿孔的病人,术后第3天疝嵌顿再次手术行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I期愈合,痊愈出院。但有学者认为[3]已有肠穿孔且造成术区污染严重者,不宜使用补片。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8,6:234.

[2]黎洪浩,王捷,陈双,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

[3]韦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标准化的若干问题讨论[J].腹部外科,2004,17(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