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效果

黄信

黄信(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12-02

【摘要】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效果。方法方法用皮试针头将0.4%盐酸平阳霉素注射液0.3mL直接注入眼睑瘤病人黄色瘤体内,观察疗效。结果30例随访观察6~36个月,28例瘤体全部消失,2例复发,追加药物注射2次后瘤体消失。30例均未出现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效果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易行、经济有效,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色瘤眼睑平阳霉素注射病灶内

眼睑黄色瘤是发生在眼睑上的一种黄色斑块,生长在双上睑或双下睑内侧,表面高出于周围正常皮肤,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双侧大致对称,也可为单侧,是眼睑常见的皮肤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沉积所致。以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或烧灼等。由于许多患者害怕手术,并可能在眼睑都留下疤痕影响美观。2004年至2008年,我科门诊采用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局部注射观察30例,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眼睑黄色瘤病人来自我院门诊,男3例,女27例;年龄32~68岁,平均52岁。黄色瘤呈对称生长于双眼上睑内侧9例,双眼上下睑内侧5例,上下睑及内眦处3例,右上睑7例,左上睑6例。瘤体面积最大6.0mm×15.0mm,最小2.5mm×3.5mm。其中有8例为在外院行冷凝、手术、激光治疗后复发病人。30例病人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及X线胸透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位,用0.5%碘伏眼睑皮肤常规消毒,以注射用水将盐酸平阳霉素配成0.4%注射液,用一次性注射器(1mL注射器、4号注射针头)抽取制备好的平阳霉素注射液0.3ml,左手拇指与食指稍绷紧瘤体部眼睑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与皮肤呈30°刺入黄色瘤瘤体内,缓慢注药,以注药后瘤体变苍白、肿胀为宜。注药后用棉纤轻压进针部位2~3min,防止药液外漏。注射后嘱病人避光,禁止搔抓,同时不要行其他治疗。若需要可1周后再次注射,药量视瘤体大小而定。

2结果

本组30例中9例注射1次、11例注射2次、10例注射3~4次黄色瘤消失。病人用药后局部皮肤组织轻度肿胀,极少数病人皮肤轻度瘙痒,一般3d后逐渐消退,半月后皮肤色泽趋于正常,2月后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随访观察6~36个月,30例中28例瘤体全部消失,2例复发,追加药物注射2次后瘤体消失,均未出现感染、组织坏死、瘢痕形成及视力障碍等并发症,美容效果好。

3讨论

黄色瘤为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原发性者常有家族高脂蛋白血症,继发者常有某些血清蛋白升高疾病,其生长缓慢,为良性肿瘤[1]。肿物常位于上、下眼睑内侧皮肤,上睑居多,双侧对称如蝴蝶状,色黄质软,微隆起于皮肤,边界清楚,严重影响患者颜面外观,尤其对爱美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治疗。以往常采用手术切除、冷凝、激光等方法治疗,但因易复发及瘢痕形成、色素沉着等明显并发症,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着治疗信心。盐酸平阳霉素是博来霉素的组分之一,不良反应少,主要为过敏性发热[2]。其通过抑制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和复制,影响癌细胞的代谢,导致癌细胞变性坏死,并可使沉积于皮肤内的脂肪和类脂样物质分解消退。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血管内注射、瘤体腔内注射[3]。我们根据平阳霉素的药理作用,结合黄色瘤的组织学特征,将其注入黄色瘤瘤体内,通过抑制泡沫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引起变性坏死,使黄色瘤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经盐酸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的眼睑黄色瘤,在裂隙灯下观察见瘤体密度逐渐减低,实质性肿物感逐渐变为囊性感,黄色逐渐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仅见其高度略增加,一般达到1~2mm,约3d后逐渐消退,宽度及长度未见明显增加。一般瘤体直径<4mm的黄色瘤,一次给药即可治愈,瘤体直径<6mm需要注射2次,若直径>7mm则需注射3~4次,如有复发可重新注药。本组病人注射后不良反应小,最常见的反应为局部肿胀及瘙痒,除了与药物剂量大小呈正比,还与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治疗时应注意平阳霉素的积累作用和间隔期及注射部位(皮内)[4]。黄色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冷凝、激光、涂抹三氯醋酸等,但易伤及正常皮肤,发生溃疡、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尽管小病灶黄色瘤手术可与重睑术一次完成,并可植皮,效果较好;但对病灶较大、黄色瘤环绕眼睑及青年病人、无上睑松弛者不适用,并且手术治疗相对复杂,如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可能。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疗效显著及可重复注射等优点,为目前治疗黄色瘤的较理想方法,具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美玉.现代眼科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6.

[2]薛春生.新药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03.

[3]孟瑞华,仇宜解,孙为荣,等.平阳霉素治疗的眼睑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2.

[4]陈凯,赵俊锋,刘业滋,等.介入导向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眶部海绵状血管瘤[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