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洗胃的胃管深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洗胃的胃管深度

张东亚吉凤庆

张东亚,吉凤庆(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前洗胃时胃管的深度。方法食道癌7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洗胃的效果。结果不同的胃管深度在术前洗胃时在置管后能否听到气过水声、能否抽出胃液且无吸壁感、能否全部吸出洗胃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胃管深度10~15cm在术前洗胃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深度。

【关键词】食道癌术前;洗胃;胃管深度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处理原则以手术为主。为更好的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术中污染,术前通常置入胃管并遵医嘱予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前需置入胃管,置管深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1]。但临床工作中发现,置入胃管并注入生理盐水后,会出现吸壁感,且注入的生理盐水不易全部吸出,导致不能充分清除胃内容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胃管长度增加10~15cm,达到55~70cm,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采用传统置管深度与改进后置管深度的患者洗胃效果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的70例行术前洗胃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47~7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及心理状态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统一使用扬州市新星硅胶厂生产的18号胃管,远端有3个侧孔,第一个侧孔距顶端约0.5cm,第二个侧孔距顶端约5cm,第三个侧孔距顶端约9cm。

1.2方法

①对照组:按传统置管方法,测量方法采用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长度约45~55cm[1]。②观察组:测量方法采用前额发际至脐的距离[2]来确定,此体表标志简单,长度为55~70cm,约增加10~15cm。

1.3观察指标

①听诊器置于胃区可听见气过水声。②置管后能抽出胃液且无吸壁感。③注入100ml生理盐水后,能抽出全部的生理盐水。④术中探查侧孔是否均在胃内。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术中发现

对照组插管见胃管顶端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可达胃窦部,全部侧孔均在胃内,胃管无盘曲、无折叠。

2.2比较试验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3.1人体解剖显示,食管长25~30cm,咽部长度为12cm,鼻部长度为8cm,总长度为45~50cm[3],采用传统方法置入胃管45~55cm[1],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此时胃管顶端仅达胃内。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约9cm,经手术医师术中探查,胃管前端仅到达胃贲门部或胃体部,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造成洗胃的效果不佳。

3.2实际操作中发现,按照传统深度置入胃管后,有时因听不见气过水声,有时不能顺利吸出胃液,其原因可能是胃管最前端侧孔高于胃内液体平面。出现注入的洗胃液不能完全抽出,其原因可能是胃管部分侧孔高于胃内液体平面。因而,置管后需要不断的调整管道的位置,使胃管侧孔达到胃内液面以下时,才能快速抽出胃液,听到注气后的气过水声。从而增加了病人痛苦,延长了洗胃时间,且洗胃不彻底。采用“发际—脐”体表标志法[2]留置的胃管距离,经术中探查管端能到达胃窦部,无盘曲无折叠。延长胃管置入深度后,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洗胃效率。

3.3胃管置入长度的比较分析洗胃、胃肠减压不同于鼻饲,鼻饲是通过胃管注入流质食物和营养,插入长度45~55cm就可以满足要求;胃肠减压是引流胃内积气、积液,而洗胃是既要注入液体又要引流出液体。因此,洗胃与胃肠减压插入过浅,均可影响洗胃和减压效果。『4』

4.结论

胃管长度增加10~15cm,达到55~70cm,在术前洗胃时能取得满意效果,且测量方法采用前额发际至脐的距离[2]来确定,体表标志简单。此外,置管前要了解患者病史及上消化道相关检查情况,以便确定置管深度及洗胃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洗胃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7.

[2]梁秀兰,赖胜芳,邓淑芬,等.中老年患者最佳长度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85.

[3]罗伟君.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置管深度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0):645.

[4]陈利萍.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