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信息化在建设和谐水利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水利信息化在建设和谐水利中的作用

曲姗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特种鱼类救护中心新疆北屯836099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水资源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从水利工程和水资源队伍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和谐水资源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和谐水利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因此,提出了水资源信息在和谐水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水资源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和谐水利;作用

引言

水利建设一向是国民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所以,面对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潮,我国做出来积极的应对措施。把促进水利信息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水利部党委组织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新思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促进了水利现代化,对构建和谐水利和现代水利具有重要作用。

1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1.1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水利现代化发展有五个目标,分别是:确保防洪安全;实现水污染防治的高水平;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创造适合经济发展和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水环境;合理、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水管理体制现代化和实用化。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科学规划,当然也是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基础。

1.2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选择

政府庞大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要求政府部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切实监督社会各方面的工作。

1.3信息化是实现行业之间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水资源部门应该提供大量的关于水资源国家和相关行业信息,包括防汛抗旱、水质、水环境和水的项目,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操作,尤其是在对防汛抗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建设本身离不开相关产业的信息支持。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实现产业间水资源共享,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两大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和谐水利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党的执政目标是把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和谐水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水利的新领域。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注重水利、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规划城乡、区域与流域的关系,建设与管理,改革与稳定,产业与事业多方结合的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提升水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水利建设应以人为本、以人水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和谐有序的管理机制为前提,以和谐进步的环境氛围为前提,促进水利发展以及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系统。水利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高举和谐水利的旗帜,自觉承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提高构建和谐水利的能力,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利信息化在建设和谐水利中的作用

3.1更有效地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

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效率和主动性,及时、准确地提供防汛抗旱信息,与现有工程措施相协调,使之科学化,优化运行,减少洪灾。在防洪减灾方面,综合运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3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防洪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影响。对即将到来的洪水和排练进行查询和预测,提前制定有针对性地排练计划,争取更多的时间,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同时,洪水来袭时,可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海淀区蓄滞洪区和低洼区放水,补给地下水,恢复湿地,将水害转化为水利。在抗旱性方面,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动态监测作物的干旱状况,为制定抗旱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由此可见,水利信息化对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3.2更科学地调度水资源

伴随国民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水资源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正在逐步减少,部分地区的水资源越来越供不应求。由于供水不平衡、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而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逐渐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没有信息工具是不可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特别是实施水资源调度问题。在水资源调度过程中,信息手段的主要功能是:为获取水资源、水利工程运行和可用水量的实时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为实时获取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持。水资源信息。F各行业及时、动态的用水需求为大面积提供了动态的水资源。为地表水水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及时准确的信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支持,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当地水资源和需水量动态信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使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更合理地开发水资源

传统的水资源开发依赖于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塘坝、水井等,以增加供水量。但传统的工程手段难以增加供水量。此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挖掘项目的供水潜力,增加有效供水量,缓解供水与需求的矛盾。例如,采用先进的雨水监测和报告技术,对水库汛期风险进行管理。根据事实降雨和模型预测结果,确定水库运行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和供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汛期,对汛限水位进行灵活管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这些措施增加了项目的供水量,提高了项目的利用效率。部分水库存在主动放水现象。实现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水的浪费,带来显著的效益。

3.4更快捷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水利信息联锁十分广泛,涉及水利系统管理、勘探、科研设计、防汛抗旱、生产建设、教育等各个方面和各级有关单位,具有高度的信息化。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责任感和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实施信息化进程,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分析,明确业务流程和信息流,重构组织结构,推进灵活高效信息化建设。支持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职能体系,避免重复工作和协同办公。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完成水资源信息采集和传输的自动化,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分析,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全面、及时、准确、完整、方便科学决策,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更快地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

3.5更全面地反映水利环境的变化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水利环境的变化。例如,通过水质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和预警预报手段更科学、更完善、更及时、更全面。水资源管理部门将掌握更有效的水污染成因信息,采取切实及时的措施,防治环境污染,逐步解决污水问题。同时,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网的建设和3S技术的应用,对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长期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适当地采取措施。采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比传统系统更全面、更及时地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危害,保障生态健康发展,促进水土保持和谐建设。

结束语

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和发展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向现代水资源的转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水信息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同时,发展和谐水资源势在必行。和谐水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纪人.数字地球与数字水利[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