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 2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李秋

李秋(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20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92-01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充分考虑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加以控制,可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我们就如何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样品采集和交接质量管理

样品由业务科室或业务科室会同检验人员采取。采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盛装检样的容器避免倒置或破碎,确保安全。盛装检样的容器必须有标签,注明采样时间、采样来源及编号。采取的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3~4h)送到试验室,有的样品如病毒标本等要使用运送培养基或在特殊环境(冰瓶或其它冷藏器具)中运送。运送血液应当避免剧烈震荡,防止溶血。需要血清的检样,采血后使其在试管中凝固运送,并及时分离血清。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交接单。接受样品时,检验者必须核对无误。由接收者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同时进行检样登记。瓶装启开或固体形状不完全、数量不足者都必须拒收[3]。

2实验操作人员的作用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可以通过正确的操作来体现,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通过对标准质控菌株的染色来反映操作和试剂的质量,这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然而,质量保证更依赖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一个受过充分培训的、能够严谨地分析实验结果的工作人员,不是只能忠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而是可以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在微生物检验中会遇到一些不常见结果或一些散在地发生的错误,例如,试验中发现的少见菌、从未见过的药敏表型、污染率的增加等,往往通过一些质控方法难以检查出来,但具有质量意识的微生物技术人员能对这些现象质疑,及时纠正,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3实验室内消毒灭菌质量控制

无菌室应保证洁净、防潮、按时消毒,所用紫外线灯管应检验其性能,使用前必须开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消毒后2h内应无菌,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效果测定”。如灯管发黑,超过使用期限,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灭菌器使用要用化学指标和生化指进行监测,看灭菌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所用的玻璃器材,必须清洗干净,干烤160~170℃2h以上方可使用。检验后的标本如有致病菌、病毒及盛装的玻璃器皿,应经高压蒸汽灭菌方可处理[5]。一般情况下,含有糖分的培养基温度控制在115℃15~20min,不含糖的培养基温度需控制在121℃30min左右。此外,在每次使用时,应放入必要的监视标记,其中化学标记是利用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与作用时间条件下受热变色或变形的特点,判定是否达到灭菌效果。而生物标记是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死亡情况以判断灭菌是否成功[6]。

4试剂及仪器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使用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培养基应购置卫生部许可厂家生产的产品,包括标本的收集、运送及分离培养基。鉴定过程中所选用的染色液、培养基、诊断用品应标准化,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试剂必须淘汰。万元以上的精密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保管,使用要有记录,同时要定期检查其性能。温箱、水浴箱、冰箱、低温冰箱等应经常检查其性能,温箱(35~36)±1℃、水浴箱37±1℃、冰箱5~10℃、低温冰箱-15~-35℃,每日工作前后进行检查并注意维护。计量仪器,如天枰、温度计、pH计要经有关计量部门定期校正,方可使用。各种玻璃容器,如量杯、烧杯、量筒、刻度吸管及不同型号国产与进口微量加样器应校正后使用。

5样品处理与培养

按照检验目的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固态样品用均质器以无菌操作方法处理样品,可调节均质器均质时间处理不同种类的样品。均质器、培养箱、冰箱等仪器设备要通过计量认证。微生物培养时要准确记录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使其严格符合检验程序要求。定期对实验用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维护、校准和质控[2]。

6正确选择和保存标准菌株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必须要有标准菌株,其生物学特性必须典型。一般从菌种保存中心机构购买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发给的标准菌株。选择一种好的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对微生物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1]。将纯菌种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培养3h,这是的细菌生长期适应,死菌也较少,然后将20%~80%的甘油15磅高压灭菌15mL,培养3h,最后将0.15mL甘油加0.85min培养3h后的菌液混合速冻保存。这种方法既方便经济,有不改变菌种的遗传、生理、生化等特点。

7确证试验和实验室校准

用阴性、阳性标准菌株做确证试验,特别在做微生物生化试验和免疫试验时一定要设立阴性、阳性对照组。建立试验室内部失败报告、内审制度,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信息;参加室间质控评比,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程序性文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要在多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据有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泽春.基层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5):621-622.

[2]韩靖云,张秀珍.不合格采样及送检导致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113-114.

[3]WS/T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S].

[4]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5.

[5]朱士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应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0(14):1097.

[6]细菌耐药性监测中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M].北京:北京乾沣印刷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