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新教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充分利用新教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毛光琼

贵州省绥阳县洋川中学毛光琼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去掌握知识,越来越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更多的去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让学生看阅读材料“2=3?”,由“2x+3=3x+2”变形成“2(x-1)=3(x-1)”后,结果却成了“2=3”!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同学们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就主动去查阅、学习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再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瓷砖铺设的地面,启发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为什么不规则的四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不留空隙,而规则的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却做不到?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反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之后茅塞顿开。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慢慢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尝试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探究解决的好习惯。

二、设计开放型题,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可以通过教具移动圆周角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应当认识到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同一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想,然后证明;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或外部时,同一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又有什么关系?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多证,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模式。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的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经济意识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理财问题,利润问题,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的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的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提出如下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再如:学习完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后,我向大家展示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对边中点的连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在同样分下去,分三次所得的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分四次呢?分十次呢?

我鼓励学生把问题再进一步推广到一般:分n次呢?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关注了全体学生,又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符合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五、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让学生明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合作探索活动。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我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一遍录像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团队精神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