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医疗建筑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的研究

朱骏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建筑建设地下空间,多用于停车库和机房等,很少用于医疗服务空间,地下空间使用效率低,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使用感受较差。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地下公共空间设计面临的障碍展开分析,其次提出了一体化设计策略。只有加强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设计,才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减少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在有限土地面积上丰富空间层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疗建筑;地下空间;地上空间;一体化设计;设计策略

引言:

我国综合型医院逐渐扩大规模,城市用地空间紧张,让医院建筑将扩建的需要对准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建设地下空间,不仅让土地资源被高效利用,同时可以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地上一体化空间,可以减少空间割裂感,让地下空间可以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医院的功能,让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实现均衡统一。

一、地下公共空间设计的障碍

(一)心理障碍

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存在环境差异,主要可以体现人们的心理环境和地下空间物理环境。随着地下空间照明技术、通风技术以及卫生技术的提高,让物理环境和地面建筑物理环境差距逐渐缩小,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在心理环境下,由于人体本能以及对地下空间负面观念,造成人们仍然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导致开发地下空间存在心理障碍。

1.封闭感

地下空间相对较为封闭,由于和自然元素相脱离,不管昼夜都保持固定的亮度、温度和湿度,人们无法感受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缺少时间观念,人们看不到街景、绿树以及天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和自然因素的长时间脱离,造成人们出现心理负担和疲劳感。

2.恐惧感

地下空间处于地表以下,容易给人们带来隔绝感。又受到地下空间单调沉闷的影响,容易造成人们产生迷失方向的感受。人们无法从周围环境辨认方向、确认出口,导致人们产生空间恐惧感。由于地下空间未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体验,造成人们进入地下空间出现心理障碍[1]。

(二)建设障碍

地下空间的建设和城市规划、交通部门、国土资源等部门有着直接关联,但是由于未形成综合性开发管理体制,导致地下空间建设智能局限在设计阶段。早期城市功能比较简单,建设公共区域需要建筑人员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公共空间和建筑存在一定可能。近代城市建设让城市规划管理得到细化,形成了不同模块的管理机制。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阻碍一体化空间建设的发展。而城乡规划法律作为管理城市建筑的法律,在土地控制基础上分割土地,虽然让土地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地下空间的建设有所限制,建设一体化空间难以满足公共空间的延续和整合。

二、医疗建筑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

(一)设计原则

首先要围绕整体性原则设计。整合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让两者形成整体的有机部分。一体化空间设计要求和城市设计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城市空间发展需要以及发展规划,从整体发展角度展开空间设计。其次要注意开放性原则,一体化空间建设要了解建筑功能和周围社会空间结构,保证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建筑可以和社会环境融合互通。医院空间开放性包含行为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开放性,可以充分融入城市空间,让城市空间层次更加丰富[2]。最后要遵守复合性原则,表现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融合性。通过整合功能空间,让医院空间功能更加丰富。

(二)平面结构布局设计

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导致人们无法参考外界环境确定方位,单一化的空间布局造成人们无法依据空间变化形成区域感。因此地下空间布局要从平面结构帮助人们建立认知,让人们可以清晰辨认置身的场所,要求内部空间和功能布局可以具有一定识别性。医疗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关系密切,设计一体化空间首先满足建筑空间功能实际需要,让患者和医护人员便捷应用空间。

门诊设计要和地下入口结合,将大厅挂号、收费等功能连接地下,人们进入医院的动线与离开医院动线区分开。传染科、急诊以及儿科需要单独设计功能部门,使用下沉广场方式形成各自入口,避免出现干扰。如果建筑用地较为狭窄,急诊科可以转移到地下,如北京朝阳医院,医院门口设置引导标识,驶入医院的急救车可直接进入地下入口,患者可以乘坐电梯到地下一层。

医院医疗科室如检验科、血库、病理科等,可以设计在地下空间。如今地下空间物理条件得到提高,让ICU、手术室等要求较大空间的结构设置在地下,利用地下可延伸的优势。药剂科也可以在地下庭院单独设置,避免药剂科受到感染。如住院部使用地下出入口作为供应物资的流线,为住院部安排卸货场地,避免受到其他流线干扰。而住院部和其他部门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行连接,形成分流,避免医院拥挤。

医院后勤部门也可以设计在地下,随着车辆总数的增加,要注意扩充停车库,适当缩小车道比例,提高停车库的容量。停车库空间集中化有助于构成整体停车空间,让停车数量得到提高。停车库要注意建设多层,提高地下面积使用率。相邻建筑的地下空间要展开统一化设计,几座相邻建筑的地下空间可以使用一体化设计,通过互相连通,形成完整的停车库。

(三)流线设计

1.建筑内部交通

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要注意避免平面布局流线的干扰和交叉,流线设计要从平面流线转变为立体流线。地下空间流线要通过立体流线缓解平面的交叉。医务工作者流线和出入口主要设置在地下,和患者流线区分开,形成医患的分流。地下布置污物通道,物资通道则设计在地上,实现洁污的分离。院区车流设计在地下,地上提供给患者使用,让人车实现分流。

2.地下空间和市政道路的联通

医院地下交通出入口不局限于地上,随着城市逐渐开发地下空间,建设隧道工程,可以将医院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衔接起来,构成流程交通流线。如将医院地下空间和地铁联通起来,患者通过地下通道可以直接进入地铁站,乘坐地铁,地铁站也可以成为地下通道的出入口[3]。连接医院地下空间和社会地下空间,有助于缓解地下空间紧促感,连接城市地下广场,扩展医院地下空间,形成开放的整体。医院可以建设地下休憩空间,让医院内部的氛围更加活跃。通过和地下广场的连接,让医院建筑增添新活力,增进医院和公共空间的距离。

(四)开放性空间设计

医院建筑空间序列对于一体化地上地下空间十分关键,涵盖空间节奏、节点的变化,对于提高空间趣味性、丰富空间层次,以及避免出现空间割裂感十分重要。展开空间序列要从人流流线开展,人流流线设计有助于形成空间层次,避免地下空间出现封闭感和单调感。例如:医院建筑地下大厅扩大空间面积,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大空间可以提供给人们休息,避免小空间带给人们的局促感。同时大空间也能够让人们形成方位感,提高患者使用感受。

(五)装饰装修设计

医院建筑功能空间的建设设计,容易给患者带来无主题的感受,没有办法形成建筑个性。要使用整合手段,通过装饰装修设计,衔接各个功能空间,形成一体化空间。首先要利用颜色的作用,运用丰富的颜色提高医院建筑的吸引力,让每个空间具备各自的特征。如使用明快色调,可以让人们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可以使用暖色调提高患者的情绪,使用色彩设计时要注意色彩和功能的结合,通过色彩可以让患者了解空间功能,给患者提供和谐舒适的就医环境。

其次要重视光照的设计,为克服地下空间带给人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通过提高光照设计,缓解人们的心理障碍。为节省能源,需要积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节约电能的使用,白天收集太阳能补充地下空间的电能,让地下空间保证充足光照。在充足光照的支持下,人们可以缓解局促感和压抑感,克服心理障碍,也可以准确辨认方向,正常使用地下空间。

最后使用造型装修完善地下地上空间的方向感、宽敞感和温度感,结合空间处理的多种技巧,建设独具特色空间特点。要利用自然景观对医疗建筑进行优化。引入阳光、绿色植物以及水等元素,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调节医院氛围。通过添加适量小品对医院建筑环境进行美化,提高建筑生态性能,同时舒缓患者紧张的情绪。利用植物等自然因素,让地下空间具备更明显的地面感,提高人们使用空间的舒适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实施地下公共空间设计面临的障碍展开分析,主要面临心理障碍和建设障碍。其次本文提出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策略,在满足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及复合性原则基础上。从医院实际需要展开平面结构布局设计、流线设计、开放性空间设计以及装饰装修设计。通过结合功能、目的、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地上和地下一体化空间,提高建筑的使用感,让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允冲.全面科学综合规划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再造地下城市[J].城乡建设,2018(21):14-19.

[2]张博雅.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梁朋朋.城市轨道站点地区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功能耦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