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探析

陈瑶

陈瑶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141-01

非酒精性脂肪肝越来越多地在体检中被发现,也成为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而其中居多的为:单纯性脂肪肝,其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可逆性的疾病,很少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合并存在。本文选择于我院体检人群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进行随访,探讨一般人群的自然病程特点及健康宣教对患病人群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自2009~2011年参加我院体检的人员:4864例普通人群(包括退休职工以及在职人员的体检),其中一共约有1138名符合我们所需要的人员的条件(剔除近4年有饮酒史: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病毒性肝炎、药物性和其他肝病等原因)。我们随机选取800名人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定期问卷调查(饮酒、吸烟、熬夜、饮食和日常锻炼)这其中只有约282例愿意参加我们的调查。而其中约有91人因搬迁或失联而失访,最终191名人员纳入其中。第二组在原有的400名人员中再次随机选择191名人员纳入其中。

1.2研究方法对所有进入研究的对象再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行为(饮酒、吸烟、熬夜、饮食和日常锻炼)、疾病史,并记录其体检时的各项指标:一般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乙型肝炎标志物)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则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的诊断标准,即以B超为主,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其他肝病后作出。B超诊断标准如下: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⑤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不具备上述第1项者为没有脂肪肝(0级),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1级);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2级);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3级)。所有病人在两年后的体检中再次根据B超诊断做出相应的结论。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变化:①消退:恢复到0级;②减轻:级别降低1级或以上;③不变:级别不变;④进展:级别增加1级或以上。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病率在总体检人数中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约为23.4%,其中男性的患病率约为25.8%,女性的患病率约为21.3%,男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而女性的发病率集中在50~70岁之间(图1)。

2.32年后再次体检,B超结果的改变,第一组:消退、减轻、不变、加重的人数分别为:8、14、142、27人,第二组:消退、减轻、不变、加重的人数分别为:47、99、37、8人(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国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的上升与BMI值超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的患病率的上升是一致的。而这些恰恰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恰当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地降低或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