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教育

刘桂华

(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平岗学校教师,158165)

摘要: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开展教学任务的基点,自然要加强当代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交流。本文以此展开相关研究,探讨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以科学的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教师;立德树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教师要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实现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跨越,培育一批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优秀基层教师,引领良好从教风尚。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实实在在地在教育事业上下功夫,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法,着眼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结构性提升,真正做到每一门课程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立德树人的优秀教师呢?

一、要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对应的关系,“立德”既有对教师的要求,也有对学生的要求。立德树人,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要爱岗敬业,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教师要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要条件,是必备的业务素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就是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

二、要用教师的爱激发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理解,一切好的教育方法,都是在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教育中产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影响。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戴和喜欢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老师如果尊重和欣赏学生,学生不仅愿意接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且这种尊重和赏识,将随着学生的成长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竭力完善和发展自己。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加强情境设计,感染触动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三、要做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中的好老师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的好,学生就会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师生都感到愉悦,学习和工作就会产生更大的热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呢?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鼓励,目标上多指导;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接受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班会课选取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对学生开展教育,例如:“为美化班级、美化校园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统计迷恋网游的学生,送他一句话”等。

四、要用公平公正心,赞美情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学生有不足不代表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以此长激此短。优秀的教师会知道赞美的力量,更知道如何去赞美。合适的赞美使学生内心萌发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成功的信念。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适当引导,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大思想家爱默生,有一次和儿子想把牛赶进圈,可是牛就是不愿意进去。于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儿子在后面使劲地推,父子二人筋疲力尽也没能把牛赶进牛圈。这时,他家的女仆见此情景,就拔了一把草,轻而易举得把牛引进圈。平等的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例如选班干,选三好学生,排座位等,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公正并存;我们在教育中,遇到倔强的学生,学习差的后进生,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善于发现优点,并放大优点,尽量满足其个性要求,委婉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要恩威并施培养学生的是非观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可能疾风劲雨式批评,学生要无条件地接受批评,若是听到或看到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就是对师者“权威”的挑战,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的教育,学生是不会从心底里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处理问题要有恰当的切入点,耐心细致分析问题,公平公正处理问题,既不能不了了之,也不能夸大学生的错误行为,要使学生勇于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更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体会到教师严格的执行力,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在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遵循教育原则,使问题在春风话语,循序渐进中得以解决。

六、要以体、美、劳教育助推立德树人

创设劳动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思考劳动的价值、劳动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投身劳动。批判传统观念中轻视劳动、轻视工农、在劳动中讲究高低贵贱的错误观点,塑造劳动人民的形象,传递积极工作的劳动观念。展现现代劳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体现科学技术进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以美化人,助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借助文学文艺作品、古代诗歌诗词、中国传统艺术、国家地形地貌、优美物质生态等强化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

运用体育背景素材,引导学生增强体育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例如,上好眼操和课间操,重视体育考试,积极参加运动会以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夏令营活动等等。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强身健体报效国家。

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能与时俱进,智慧与能力并存。在教育中走进学生,欣赏学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默默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参考文献

[1]邓先宝,樊理山,张国兵,王美红.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定位[J].管理观察,2017(2).

[2]陈志勇,冯秀军,袁文全,徐志峰,孙园植.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实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

[3]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