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茶饮辅助治疗对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中药茶饮辅助治疗对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倪桂林

倪桂林

(昆山市张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昆山215326)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茶饮辅助治疗对社区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以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近期社区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次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定期测量血压,治疗组100例同样进行正常的治疗,并且加上中药茶饮进行辅助治疗,周期为2年,2年后进行复查,观察以及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并且记录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结果:对照200例患者前后血压控制数据,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更接近正常值,并发症患者的数量要低的多,中药茶饮对高血压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明显。结论:在这些高血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茶饮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能很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茶饮;辅助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328-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各界带来的多种因素,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危险性也是十分巨大的。高血压病自身的危害较小,也很常见,主要是由于其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所以,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传统中医学的优势,采用中药茶饮的治疗方式来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社区中心治疗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他们的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2岁;高血压病程在6个月到20年之间,平均病程在7.3年,其中具有冠心病的患者有28例,肾病患者有20例,糖尿病患者25例,其他疾病的有24例。治疗组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他们的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3岁;高血压病程在3个月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在6.2年,其中具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0例,肾病患者有18例,糖尿病患者22例,其他疾病的有28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其他疾病之间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是可以进行对比的[1]。

1.2中药茶饮

中医学十分广泛,中药茶饮在治疗高血压中有很多茶饮可以进行辅助治疗。(1)槐花茶:槐树花的花蕊进行晒干处理之后,用开水进行浸泡,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收缩血管的作用。(2)山楂茶:山楂的作用比较广泛,可以助消化、降血脂、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血压,进行浸泡之后,长期饮用效果良好。(3)枸杞茶:枸杞也有着降低血压的作用,每日9克泡水进行饮用[2]。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基本的药物治疗,本次实验选用施慧达,每天一粒,研究期间每天服用。定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记录数据,并且进行高血压病教育,叮嘱按时服药,坚持锻炼,饮食营养要均衡。(2)治疗组进行同样的基本治疗,同时每天坚持槐花泡茶饮用。定期更换不要药饮进行饮用,同时嘱咐患者,经常进行锻炼,饮食均衡。

1.4观察方法

对本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每3个月进行统计一次并发症发生情况,2年后复查,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记录每次患者的高血压值,并作最后统计。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经过两年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数据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对患者心、脑、肾等功能结构伤害很大的病症,不注意治疗会导致这些器官衰竭,并且产生很多并发症,是目前很多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3]。在传统中医学中,高血压是可以通过药饮治疗进行缓解的,并且效果良好,中医对高血压认识比较深入[4]。长期服用高血压药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大,配合中医药饮辅助治疗,可以建设食用高血压药,直到不使用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本次研究,可以配合中医药饮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英.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干预及疗效评估[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

[2]钟立新,程颖,解强,黄冰生,刘志强.中青年高血压急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与性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8).

[3]曹云.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02).

[4]赵跃萍,吕文君,吴萌萌.胸痹的中医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