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淤中药的眼科使用指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活血化淤中药的眼科使用指针

张崇义

思南县人民医院张崇义邮编:565100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

活血化瘀中药在眼科的应用日趋广泛,眼科医师中不仅中医习用,西医也用,如对于其使用指针不慎,则用而不确,故述之如下:

一、活血化淤中药的药理作用

中药的特点是同一种药含多种化学成分,多种药混合一体又可产生新的或各种单味药不具备的药理作用。宏观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研究,其主要作用有四:①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②改善微循环,提高耐缺氧的能力。③抑制纤维蛋白合成,抗凝血和组织增生。④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抗过敏反应。

二、活血化淤中药的使用指针

根据活血化淤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眼科使用的实践,归纳其使用指针:

1.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动脉硬化包括高血压病性硬化和粥样硬化。不论是在单纯硬化期,还是在出血或渗出期,都可应用。因为活血化淤中药可以解除动静脉交叉压迹而使出血停止,并能使积血吸收。这一点已经有不少文献证实。

2.视网膜动脉痉挛视网膜动脉痉挛表现为动脉狭窄、节段性收缩。由于活血化淤中药有扩张血管作用,自然可以解除痉挛。

3.微血管瘤眼部微血管瘤按部位分有球结膜血管瘤和视网膜血管瘤等;按血管分有动脉瘤和静脉瘤;按形态分有微血管瘤和比较大的静脉瘤。动脉瘤主要见于糖尿病、动脉硬化和Coats氏病。三者血液凝固机制都是增强的,活血化淤中药有抗血凝的作用。静脉瘤主要为胚胎发育畸形,治疗意义不大,若引起并发症时,同样可用活血化淤中药。

4.新生血管眼部新生血管其中包括角膜、虹膜、玻体和视网膜等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有三:血管阻塞而发生的侧支循环;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或渗出物机化形成。活血化淤中药对三者均有作用。

5.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以视盘色白为主要特征,视盘色自为缺血所致。活血化淤中药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缺血状态的作用,所以凡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较好者,均用了大量活血化淤中药。

6.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该病的发生机制认为与小梁网硬化和痉挛有关。活血化淤中药有对抗硬化、痉挛和血粘高的作用。

7.眼肌麻痹眼肌麻痹主要由炎性渗出压迫神经、血管硬化或痉挛而神经缺血、肿瘤压迫等所致。活血化淤中药有促进渗出物吸收、扩张血管和抗组织增生作用,故对眼肌麻痹有治疗作用,尤其是对血管硬化或痉挛所致者疗效颇佳。

8.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的原因很多,但是除肿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病理基础均与球后组织水肿相关,水肿又与微循环障碍相关。活血化淤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从而消退水肿。若球后组织增生活血化淤中药也能抗之。

9.玻璃体积血不少临床报道均证实活血化淤中药对玻璃体积血疗效显著,其机理是活血化淤中药有抗血凝和抗增生作用,故能促进玻体积血的吸收和抑制机化的形成。

三、活血化淤中药的剂型选择

目前使用的活血化淤中药有多种剂型,主要剂型有针剂、片剂和煎剂。①针剂有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量每次2ml,每日2次;静脉注射量10~16ml加入6%~l0%的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日一次。②片剂有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目3次;还有脉通和维脑路通片。③煎剂由医师处方,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壳蔚子、牛膝、三棱、莪术、郁金、山楂、赤芍、丹皮、苏木、葛根等,一般量为109,丹参、益母草、山楂和葛根可用至309。每付药可选用3味至6味,水泡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每次饮300ml,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