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引导习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习作教学中引导习作的探讨

张继伟

张继伟(雷波县烂坝子乡中心校四川雷波616550)

习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写作基础。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成为教师们探讨的问题,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创设情景,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教学中要培养习作兴趣。应广泛收集阅读材料,引导多读课外书籍,名人传记等,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并交流读后感受,对内容进行简单评析,说说好在那里?再加以引导教会如何运用,培养习作兴趣,为习作打下基础。如:学习《赤壁之战》后,建议看《三国演义》了解名著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情节,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扩大阅读知识面,积累习作素材,拓宽视野。

2.从习作反馈中激发习作兴趣

习作训练结果的反馈,也是激发习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反馈的形式可以分为课内课外两种。课内主要指师的评改分数和评语。而评语对学生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影响一生。当学生获得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时,师要适时地鼓励夸奖,有时可以通过“分数”感到有进步。课外的表现为学生的习作得以发表和传播。要积极地推荐学生的成功之作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优秀习作选、优秀日记选,学校的橱窗及自办刊物上去发表,当看到有那么多人在看自己的习作,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对习作就更有兴趣。还可将习作向报刊推荐,组织参加学校、市级、省级、全国习作竞赛,对获奖者予以表彰,让学生从自己努力的成果中体会到快乐是其他快乐所不能比拟的。

3.以社会生活为通道,让学生直接感受

以社会生活为积累通道,让学生直接感受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丰富生活,在生活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在习作训练中,非常重视生活体验,根据教材的要求,农村特点,常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接触生活和自然,指导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社会实践的真实感受,从而主动习作。如:为了写好一次比赛活动,利用双休日,师生一起野营。一路上,山光水色,愉悦人心,大自然美丽风光,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特别是比赛“爬山夺红旗”的时候,场面热烈,给人留下难忘的感受。习作时,写自己经历的生活,写得主动、积极,抒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再是空话、假感想。所有的习作,写出了个性特点和童年生活的气息。现撷取习作片段:生1:离山顶仅一箭之遥,我紧咬牙关,拼命地向上爬去,一步,二步……胜利啦!我顾不得擦去头上的汗水,也忘记了自己是个女孩子,不顾一切地与队友们紧紧抱作一团,嘴里高声地呼喊:‘同学们,加油!冠军是我们的……’那疯狂劲真像女足姑娘攻入一球的场面,是那么地热烈,那么地激动,那么地令人难忘。生2:抬头望望山顶,山还是那么高,这时上山时的开心劲消失了,我真想坐下歇歇,但看到班上小个子女孩,在我前头一股劲向山顶爬去。我脸上一阵发热,继续迈开双脚,拉着草藤,吃力地向山顶爬去。一会儿,终于到了山顶。在山顶,我静静站在一块巨石上,边喘着气,边抹着汗,听着同学们的谈笑声,看着山底那美丽的风景,心想:下次我还要来。

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引导自主习作

目前指导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习作资源,是信息社会习作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自主习作提供便利条件。①根据题目要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习作素材。如:指导习作《可爱的蔬菜和水果》时,要求上网查找了解水果或蔬菜的生长地、生长情况、营养价值等。生1在习作中写到“枇杷分红沙、白沙两大类。红沙果皮橙黄色,所以古人把枇杷喻作‘金丸’。评析:此网络极大地丰富见闻,拓展习作资源。②根据题材或要求搜集与之有关的网上信息,建立专题教学信息网,供习作时使用。如:教学《自然之道》后,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并不满足于教材内容,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便设计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网上习作训练。课前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制作成“大自然”的专题学习阅读网页。在习作课上,学生先打开这个“大自然”的专题网页,从网上获得有关大自然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与材料。在满足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要求围绕“大自然”的话题说说想说的话,进行网上习作。在习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请教,也可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性习作活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思想。生1以第一人称叙述:大自然中有趣的自然现象及给人类的启示;生2谈所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写出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生3认为“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评析:大家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发现过程,他们把发现这些“学问”的过程写清楚,融入感受和体验,写出了好习作。

5.从表演、绘画、制作情境中入境生情

玩能增加习作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为习作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提供重要的体验和经历,因而它正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表现。①好动、好表演是学生的天性。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表演,而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基础上,引导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如:学完《鹬蚌相争》后,通过有创意的表演把故事结尾进行改编。A蚌终于坚持不住了,被鹬一口吞掉,鹬飞走了,渔夫什么也没得到。B鹬被蚌的壳夹伤了,放开了蚌,蚌也乘机合了外壳。C鹬和蚌觉得再这样下去,谁也不会活,都会被饿死,就商量好同时放开对方,双方和好如初等。评析:创造性的表演是同创造想像联系着的,可以通过创造性表演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想像。②指导写想像习作时,先出示蓝天、花草、动物、小朋友、足球等词语,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像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喜爱的图画,引导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如:以“美丽的公园”为习作题目,学生各自画出心目中想像花草树木、各种建筑、娱乐设施等。评析:通过学生绘画或观察图画来导写,兴趣浓厚,思维也较活跃,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较为有利,同时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③结合劳动课中《钉纽扣》教学,给学生创设习作情景。先指导搞清钉纽扣分穿针、引线、打结三步进行,然后组织分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与表情,并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一下,全班同学都盯住表演的同学,注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紧接着,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经整理,学生写出了“拿、捏、盯、插、拉、剪”等词语。让学生学习表演同学再自己学钉纽扣。在有亲身经历以后,师再布置习作。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钉纽扣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使学生入境生情,还为其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师在指导习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在习作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遵循先“厚积”而后“薄发”的古训,从“要我习作”转变成“我要习作”,并能持之以恒,必定会使学生“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