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刍议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策略

毛爱萍

毛爱萍

(浙江省绍兴县鉴湖小学,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合唱教学,可以使得学生音乐情感得到培养,音乐兴趣得到发展,并通过音乐实践使得学生在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较大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合唱的教学中使得音乐本身美得到充分发挥,确保每个孩子都发出天籁之音,笔者在此对合唱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

合唱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音乐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强调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多声部集体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有横向旋律,也有一定的纵向和声,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时,既要唱好属于自己的部分,还应对其他声部的音程、音准加以注意,确保音响的和谐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经验,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水平。

1从欣赏角度出发找出学习的起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便是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欣赏,以对学生在多声部合唱部分的兴趣加以培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经典、优秀的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最好是旋律动听、浅显,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将本人所参加的合唱比赛和学校合唱团演出光盘带给学生。这样可以通过用身边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的表演使得他们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多声部的美好效果,以更好的建立起和声的概念,更好的了解在合唱歌曲中和声要素的重要性,以对歌曲表现力加以丰富,使得学生能够对合唱情韵和作用有深刻体会。

2通过多种形式辅助来确保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1充分利用器乐来进行辅助教学。

在对二声部合唱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不能准确地对音程、音准加以掌握,但是器乐学具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比如在对二声部歌曲《送别》进行教学时,由于旋律的节奏比较简单,所以可以先让学生对分声部分进行旋律的演奏,比如口琴、竖笛等,彼此之间互相聆听,然后进行合奏,在这个过程中应要求其将合奏的音程、音准感觉放到到合唱中去。在学生的合唱过程中,应明确每个声部有几个同学进行伴奏,由学生进行轮流交替,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来弹奏钢琴来担任声部,以此来进行一定的辅助合唱教学。通过有步骤的训练,合唱在音准和音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2.2教师和不同声部进行合作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在对二声部合唱曲进行教唱时,可以让老师对第二声部进行先唱或奏,和第一声部的演唱学生加以合作,而后让第二声部学生来进行轻唱,再逐渐进行放开声音地一起唱,在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感觉和把握后,然后自己的唱或奏逐渐由大声变为小声,在完整地成为某些音的辅助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让学生自由的进行两个声部的结合,这样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在必要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反过来对第一声部加以辅导,使之能够与二声部进行准确合作。

2.3通过分角色演唱的方式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通过学习多声部的歌曲能够结合歌曲的内容对不同角色形象加以设计,使学生在对角色进行扮演时对不同声部演唱加以学习。比如在学习《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时候,可以进行母子音乐游戏的设计,在学习《柳树姑娘》歌曲时,可以结合歌曲内容来加入一定的打击乐、舞蹈、道具,采用创设的艺术情境,来让学生能够在角色中得到歌唱的轻松学习。

2.4通过难度的适当增减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很多多声部歌曲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应进行慎重处理。比如如果存在困难,那么可以使得难度适当降低。比如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的过程中,可以将每句第一个音中的三度转化为同度,以此来使得难度降低,让学生轻松进入到学习中。

3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进行一定的纵向和声

在生活中,我们所听到的旋律多数为横向、单一的,而合唱主要是起源于西方,其属于立体的。在合唱中进行纵向和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这不但要求学生对自己声部旋律唱好,还应对其他声部的和谐性加以辨认,对其音准进行确定,以此来要求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培养起良好的听觉习惯。

3.1在合唱的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对听音乐的风格、背景、所表现内容加以了解,同时掌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手段。教师在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动态的听,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说出内心感受,学会使用身体的韵律、语言、节奏等。在对音乐内容加以理解后,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3.2进行纵向和声的音准、音程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唱游,即除了对节奏加以感知外,可以进行一定音程上的模唱。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应采取用指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应在何时演唱,在练习结束以后学生就会感受到那种突破困难的成就和喜悦。

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独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来进行的,但是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合适歌曲改编为轮唱歌曲,让学生来学唱。在一开始进行轮唱学习时,可以安排学生县进行歌词的轮读、音乐的听赏,在对音乐的风格、背景、情绪、表现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和把握后,使他们能够在感觉、听觉上养成习惯,然后就进行二部、三部、四部曲的轮唱。因为歌曲在进行单部旋律时比较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可以让学生结合谱例来进行轮唱的训练。先进行一定的二部轮唱,然后再加声部开始三部、四部的轮唱,经过这样训练能够使得学生合唱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要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肯定和信任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不能以音乐权威而自居,应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于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而言,鼓励就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态度。但是鼓励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赞同,教师应在对其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在对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以提高其音乐合唱的水平。

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采取“录音评价”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其具体做法为:第一,准备好一盘空白磁带和一台录音机。第二,对学生的合唱声音进行现场录制。而后,把录制好的音响带给学生播放,然后让学生再听合唱的示范带,让学生对两者自行比较,并对自己的合唱做出评价。第三,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聆听、录音、比较,对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从而使得学生合唱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金花.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10).

[2]邱婷.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1(7).

[3]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8).

[4]徐宁洪.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7).

[5]黄玲.浅谈小学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