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经济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对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经济学的探讨

郭秀华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指的是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一种功利活动,经济学指的是教授人们创造价值、符合他人需求的重要学问,其核心思想在于经济规律的研究、掌握与运用,使资源的优化再生和优化配置得以实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文将从国内招标投标制度概况出发,阐述经济性在招标投标制度中的体现,并对招标投标制度提升经济性的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合理性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投标制度;招标投标

引言:招标投标的制度在国内建筑市场应用十分广泛,推行该制度以后,国内工程原有的承发包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国内建筑行业的投资效益与经济秩序也受到较大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对招标投标相关制度的经济性展开分析,思考国内改革开放后招标投标制度出现的各种问题十分必要。因此,研究招标投标制度提升经济性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国内招标投标制度概况

在我国,招标投标从1981年期经过了试点、推广与完善这三个不同的阶段,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并逐渐变成建筑市场交易的主要途径。在传统体制惯性和功能的影响下,新体制还未完善招标投标各方面的功能,增加了建筑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并出现交易过程失序的情况,使招标投标相关制度的效能受到极大影响。首先,过度竞争浪费了社会资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几十家建筑企业向一个工程投标的情况,所有承包商(即投标人)都需要进行投标费用的交付,既包含投标的直接开支,又包含投标的隐形费用,到最后,中标的仅有一家。若这些承包商总体开支比投资节省的效益高,就会使社会的总成本提高,浪费社会资源,因此该制度设计便缺乏合理性。部分建筑企业在一年之中会进行上百次工程的投标,中标次数却寥寥无几,其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混淆招标投标范围和方法。一般来讲,招标投标有协商议标、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等方法,部分人觉得最为合理、科学的仅为公开招标,议标说明存在问题,但是这些人并未意识到公开招标在具有一定优点的同时,还有成本高、周期长等缺陷,在不计项目大小、项目性质的前提下一味注重公开招标,就会让不必要开支大大增加,从而加大招标投标整体的社会成本。这使得招标投标时需对工程规模大小与性质进行明确区分,使用灵活的方法,避免盲目追求一致性。

最后,招标投标的行政干预不科学,出现寻租的情况。客观来讲,招标投标是商品交易的一种行为与过程,但是包含较多的行政干预元素。若工程项目为公款投资,那么政府是管理国有资产的一方,需要行使监督管理的相应职能。不过,同时作为运动员与裁判员来进行招标投标的直接干预会使招标投标公正性与公平性遭到破坏,出现大量腐败案件与寻租情况[1]。正因为各种招标寻租行为,增加了隐形的开支,形成大量寻租的成本,从而使交易的成本不断增加。

二、经济性在招标投标制度中的体现

通常来讲,招标投标是成熟的一种交易方式,形成于长期以来的经济活动中,其特点是择优、竞争、公平、公开。以经济学视角看,招标投标可以把信息传播、信息揭示等功能发挥出来,让信息不对称情况大大减少,从而节约交易的成本。与此同时,招标投标属于另一个一级密封拍卖称谓,可以找出局部的均衡价格,使投标人和招标人实现最优经济性。要想进一步提升中标率,要求投标人按照自身当前生产成本进行标价的制定,越激烈的竞争和越低的标价,则对招标方来讲中标结果就越有利。并且,投标人、中标人在招标投标中的博弈也对招标方有利。这使得物资采购、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都大量使用了招标投标的制度。

一般的建筑市场交易大多完成于信息不对等的状况下,针对这一现象,经济学展开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市场不同主体间有信息不对等存在时,市场机制要想具备有效性就应符合“个人理性”与“激励相容”。其中,个人理性指的是投标人参与投标比不参与投标能够得到更多利润时才会加入到投标中,激励相容指的是投标人将真实的私人信息贡献出来既有利于招标人又有利于自身,而招标投标的制度可以使个人理性与激励相容的前提都得到满足。

三、招标投标制度提升经济性的策略

(一)预防软约束问题

以制度约束角度看,能够将约束分成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两种。其中,招标投标正式的制度约束包括招标投标法、规则细则、实施办法等,在约束方面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在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等非正式约束上依然不到位,大大降低了招投标制度实际效果[2]。要想充分构建招标投标的正式约束,应参考和引进国际惯例与国外先进经验,对其招标投标规则进行输入与移植,让制度变迁与创新产生的成本大大减少。构建招标投标的非正式约束则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向国外直接参考与借鉴,需要较长的建立过程,若能充分保证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彼此相融,才可以让招标投标相关制度起到更好的作用,如若不然,即便制度再好,但缺少非正式约束或者与国情不符,最终都会流于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应全面建立招标投标的非正式约束,使制度严肃性得到保证,转变有禁不止和有令不行的传统问题。与此同时,招标投标中还应构建制度实施的相关机制,使操作过程中各种特权、例外、弹性现象全面减少,让所有人在制度面前保持平等,从而有效、全面地落实招标投标相关制度。

(二)贯彻市场清出、市场准入的制度

对于非公开招标与公开招标来讲,都会存在较多交易成本,若不进行一定的限制,会使不必要成本开支大大增加。其原因在于,部分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投标实力与竞争力,正常参与竞争几乎没有中标的可能性,即便加入到投标竞争中也是增加双方的成本。因此,有必要严格地预审投标人资质,构建投标白名单,企业要想入围需要良好的信誉,并采取总分包的方法形成合作的友好关系,增加彼此了解的程度,从而实现交易费用较低的目的。从这里能够发现,贯彻和落实市场清出、市场准入的制度,全面强化资质和资格的审查,能够对建筑市场进行有效控制,使过度竞争的不良局面发生改变。

(三)构建招标投标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工程的招标投标中,业主和代理人的利益不相同(即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同),必须进行合理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其中,招标投标的激励机制需要通过主动方法将代理人自身积极性激发出来,使代理人尽可能谋求委托人的最低利润。招标投标的监督机制需要通过防御方法防止代理人出现机会主义举动、消极怠工等情况。两个机制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在中标并签约以后,存在一个履约期,为了避免履约期出现变故,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四)增强招标投标透明度

在过去,潜在交易方的寻找、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过程会消耗大量经济成本。伴随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建筑行业的商务获得了极大的便利,能够使交易成本全面降低。因此,应积极增强招标投标的透明度,采取各种信息手段,发挥招标投标的相关信息[3]。例如,某建筑企业构建了一个本企业招标投标官网,招标方可以借助该官网进行招标信息的发布,投标方也能把自身技术水平、履约情况、生产能力等状况发布在官网,让搜寻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该企业还构建了招标投标的qq群、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为招标方、投标方发布信息提供便利。从这里不难发现,运用信息手段,能够充分提升评标、投标与招标的效率,让信息透明度有效提升,节约交易、签约等成本。

(五)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大量招标投标的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够让招标投标产生的费用有效减少。招标投标中,投标方、招标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开支。其中,招标开支有履约监督、合同谈判、组织评标、编制招标文件等产生的费用。投标开支有风险费用、合同谈判、选择分包商、编制投标文件、搜寻信息等产生的费用。为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招标方需要按照工程项目大小与性质对招标方法进行科学选取,对招标投标适宜的门槛价格进行制定。而投标方应加强对投标策略的重视,通过进行投标成本的全面估计,做到投标项目的择优选取,让自身中标率有效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研究招标投标制度提升经济性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人员应对国内招标投标制度概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正确认识过度竞争浪费了社会资源、混淆招标投标范围和方法、招标投标的行政干预不科学等招标投标现状,能够通过预防软约束问题、贯彻市场清出及准入的制度、构建招标投标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强招标投标透明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等多种策略使招标投标制度提升经济性,从而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平稳、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萍.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评定分离”初探——以江苏省江阴市相关招标实践为例[J].招标与投标,2018,6(07):47-48.

[2]李锡保.滁州市公管局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机制加强招标投标事中事后监管[J].招标与投标,2018,6(04):63.

[3]郭发文.关于工程招标工作流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基于企业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实践的总结[J].中国工程咨询,2017,(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