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与设计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花鸟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与设计展望

何溪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花鸟市场是一种社会基础设施,也是一种边缘商业建筑类型,本文意在分析此类商业建筑的特征,并通过相关案例讨论花鸟市场的三种设计方向。广州芳村花鸟市场以广州花市文化为背景,具备开发改造的潜力,文末结合该花市的具体特点,提供一种实验性设计思路。

关键词:广州花市,花鸟市场,建筑设计

与作为商业建筑设计重点的百货商场相比,市场是被忽视的一种建筑类型。在基础设施层面,市场特别是菜市场,关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而商场及附带超市,定位更加关注娱乐购物等体验性消费。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市场与商场具有很大的差距。商场因其经济属性,拥有更多的设计注入和艺术参与。就建筑本身而言,商场建筑主题丰富、造型多变,功能设计完善,辅助设施齐全。而市场的建筑主体是用来遮风避雨的钢架大棚,造型单一没有设计感,并存在很多使用上的不便。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人们并不太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建筑。

花鸟市场属于专业市场分类中的一种,是边缘化的商业建筑类型。但区别于普通市场,花鸟市场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也因此吸引很多的零售顾客。区别于菜市场零售的短时高效,花鸟市场的体验性更高,而零售与餐饮的发展是花鸟市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1.花鸟市场的特点

1.1商业建筑属性

商业销售分为零售和批发两种。零售业是普通居民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途径,该行业利润率较高。从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街口“小卖部”,到统一样式专业服务的连锁“便利店”。零售随着时代发展,设计现代高效,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商场的定位更高,拥有更多的设计考虑。

批发是生产与零售消费之间的一种商业行为。批发活动是通过买卖,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大量买进,再将其转卖给其他零售商或消费者从而获利的行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大量小商人从事批发与零售活动。批发市场活动繁荣但也有逐渐衰弱的趋势。花鸟市场以批发活动为主,零售活动也非常活跃。

商业建筑是商业销售的发生场所。批发市场缺少专门法规指导,问题诸多:缺少规划,盲目建设;交易形式落后;市场建筑简陋,交通流线拥堵;管理混乱。

1.2景观公园属性

赏花戏鱼本就是受人喜爱的休闲活动,花鸟市场因其商品的特殊性,对于观光游客和消费群体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花鸟鱼虫,是柴米油盐之外的精神需求,又有最接近大自然的原始亲近感。

一般的景观公园只能产生单一的观赏行为,花鸟市场于此不同的是,人们的活动方式大大增加。花鸟市场具备公众乐园的潜能。

2国内外市场设计的案例研究

国内花鸟市场,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市区和郊区两种,这两种市场,其规模,环境,销售方式也各不相同。市区内花鸟市场一般场地狭小,隐匿于街市中,销售也以零售为主;郊区市场则有条件扩展更大规模,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因货品更全更便宜吸引大量零售顾客。

欧美国家的花鸟市场多称为“园艺市场”,与国内多摊位个体经营不同,大多采用自助式超市购物,集团经营。东南亚国家因气候条件优越,花草贸易渗透到日常生活,专门市场反而很少。这些不能作为参照对象。

针对国内花鸟市场,这里提出了现存的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街市改造、景观公园化、商场化,下面通过案例具体分析。

2.1街市改良

代表案例:日本筑地鱼市。

位于日本东京的筑地市场是游客在东京旅游时不能错过的观光点。人们不仅关心作为消费场所存在的筑地,当把筑地作为一个空间实践范例,能看到它具有的研究意义。

筑地市场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此外还有市场大门的“鱼类普及中心资料馆”和针对游客而设的参观拍卖金枪鱼的场地。场内交易市场,是生产者、拍卖行和中间批发商三类市场主体活动的区域,限制进入,场内市场呈U型分布,在大顶棚的覆盖下,大约1677个摊位在经营。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一些面向普通游客和消费者的料理店,厨具餐具店,他们的食物来源于场内的中间批发商。

筑地市场本身并不是一个平等且均质的空间,其中包含各种分层与区隔。这种空间划分,是针对复杂的商业行为而自然产生的。对于批发和零售共存,更有可能引进餐饮和参观功能的大型花鸟市场,具有参照性。

筑地是列菲弗尔笔下的表征性的空间,也代表着日本鱼文化的一面。鱼之于东京,花之于广州,在文化表征上筑地市场于芳村花鸟市场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2景观公园化

代表案例:江阴花鸟市场

这个花鸟市场旨在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交易市场。场地位于江阴城市纵向绿轴的一个重要节点上。用地呈布袋状地势平坦低洼,总用地面积41500平方米。因其具备的城市绿地功能,这个花鸟市场有很大的景观面积,并针对功能分区分别进行了景观设计。这些绿地即作为花卉库房,又可以作为科普展示。这里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的花鸟市场代表性设计方向之一。

这种大面积占地的花鸟市场以城市绿地和科普展览的社会责任为重点,缺乏商业性而更接近公园的本质。

2.3商场化

代表案例是巴塞罗那MercatEncants市场。

该市场是售卖食物和花卉的多功能农贸市场。因该地区具备典型的欧洲城市特点:城市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高、商业效率高,所以该市场呈现为一种商场式的铺位模式。但设计刻意保留“市场”元素,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市场意义的思考都值得在此讨论。

设计伊始为避免将其变成像购物中心那样的多层建筑,设计团队运用了一种连续的商业空间——利用微倾斜的平面形成能够连接小摊位还有商铺的循环空间,给到此购物的人一种在马路上闲逛的感觉。通过对平面的弯曲设计,实现了将新市场周边的不同标高道路协调引入。一旦进入市场,各个入口的层高就变的比较模糊。新建筑有一个25米高的大顶篷,既是一处重要的地标同时还可以遮阳。大顶篷是折曲的;底部通过材料的运用还能反射出城市生活的场景。建筑的地下有两层,地下一层是满足市场后勤需要的房间,地下二层则是公共停车场。

谢渝辉在文章中针对这个市场发表了下面的评论:“传统的菜市场常是设于露天的街道上,并无固定摊位。现在城市中常见的是室内菜市场,平面中间是开敞摊位,边上四周设商铺。平面布局和巴塞罗那的市场大同小异,但呈现出的立面形态和室内空间效果则差距巨大。很多菜市场设计最多做到了营造清洁有序的环境,但远远谈不上是精彩有趣的设计。这个市场证明了像市场这样的日常建筑也能够做得十分丰富而富有诗意。相比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建筑,菜市场等市场建筑深植于城市内部,是社区和居民生活的核心元素,常常隐藏着许多的当地人才知道的故事和情愫,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建筑设计得成功,才能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使日常生活变得愉悦优雅。市场建筑也能对城市片区富于影响力,更能促使大众加深认识和积极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

3.市场建筑设计重点

三种市场的发展模式,无论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如何不同,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去往现代化市场的路上各国做的几点努力。

3.1保留城市文化

保留城市本身的历史。城市中的各类型市场是针对当时环境应运而生的,无论这些市场是身处市井小巷,还是在城市近郊,发生在特点地点的特定事件都会产生相关的记忆。市场,这种大人流量的场所,产生的公众记忆是深远的。保留改造场所,是符合此时情景的经济手段,也是保留城市经历的方法。

保留市场生活的记忆。市场,不是每个家庭成员,但一定是很多主妇牵着孩子去过的地方。市场往往拥有开敞的摊位,网格状或线型的布置。开阔的室外或高大的室内环境里,我们抬眼能看到大部分地方码放丰富整齐的货品,这种人流穿梭的生活记忆是人们亲切和怀念的。

3.2吸引力

商业吸引力。商业活动作为场所内的主要行为,使得业态本身的吸引力成为市场运营的核心。

环境吸引力。整齐干净是提升购物环境最基本的需求,改造工程多是针对脏乱差的情况发生,只因整洁是吸引力的基础;而花鸟市场独居自然景观的吸引力,人们有亲切自然的本能。

标志性外观的吸引力。从案例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单独的市场建筑,还是住宅包裹市场的综合体,活泼的造型,绚丽的色彩,都揭示着生活本质的生机勃勃。独特的外观也更方便识别,对人流起引导作用。

3.3秩序

可识别性在商业建筑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批发市场建筑设计中显得更为重要。其一,批发市场建筑一般不在市中心区,而在市郊,且购物者以外地人很多;其二,批发市场所经营的商品都以某一大类为主,市场内陈列的是同一类商品,市场内部摊位差别不大,商品重复性强;其三,批发市场的人流特征与一般商场不同,批发人员要反复挑选商品,进行多家比较,故而返回人流比一般商场多。如果室内空间环境识别性不强,人在室内失去方位感,很难回到要寻找的摊位。

在建筑设计中,良好的秩序包括方正均匀的格局,明确的空间导向以及突出的核心空间设计等。

4芳村花鸟市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4.1花市简介

广州,既叫“羊城”,又叫“花城”。花鸟市场是每个城市都配备的基本生活设施,对于广州而言,花鸟市场又显得尤为重要。一则,因岭南园林文化的影响,花鸟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城市性格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则,广州花市之名远播,除夕晚的花市民俗多次在全民观看的“春晚”中得到展示。

芳村花鸟市场,又称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湾花地大道中,从2001年成立至今,不仅拥有较大的花鸟区域规模,更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观赏鱼销售中心,还被广州市旅游局授予为“广州一日游”景点。该市场属于批发类市场,但它同时兼顾零售的功能,这里地铁直达,对于市民来说,是购买花鸟和休闲娱乐的去处。

4.2该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市场的产生多呈一种自发性,在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会有外力介入。就花鸟市场而言,开发商关注商品效益为多,而忽视其他效益的开发。规划与建筑也是满足基本需求即可。建筑师的作用发挥不足甚至缺失。就实地调研情况而言,芳村花鸟市场基本满足商业运转需求,但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2.1定位迟缓则重新定位

芳村花鸟市场是作为批发市场开发的,但是慢慢的,大量有零买需求的市民被吸引到这里,整个市场因此产生很多问题。文化功能被忽视,景观区域与商铺区接错布置,没有集中的大面积的景观区供游客休憩等问题因此产生。

因其定位没能跟随变化,最根本的场地规划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批发与零售不分,停车位不足,人群与车辆混流,配备设施不足,流动食品摊贩占道,等等。

花鸟市场从以批发市场为目标到以综合性商业区为目标是其发展的有效方向。

4.2.2功能单一则业态优化

批发零售分开。在此时参照了筑地市场的内批发外零售方式。这种做法能很好的划分人流,疏通交通。

餐饮娱乐加入。大量人群的餐饮需求应引起重视,零售花店与休憩食铺的布置对于促进消费具有强大助力。

家具区分开。现有花鸟市场与红木家具市场贴近,没有明显区域划分,人们在一层场地能行走本就是耗费体力,还往往走错进入家具卖区。将花鸟市场作为独立商业区发展,既是对人们游览体力的照顾,同时也是突出优势项的发展策略。

4.2.3造型单调无重点则标志物设立

芳村花鸟市场仍然以大跨度桁架建筑为主体,定位较初级,既缺乏独特醒目的建筑造型也缺乏主次分明的建筑规划。建筑改造是市场改造的最大难点,是一项繁重的工程。逐步增添,先发展产业后适应调整,可以作为芳村花鸟市场的基础建设思路。而在产业升级初期,设置信息全面易识别、装置注目有特色的标志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尝试。

4.2.4基础设施不足则补足

附属设施关乎顾客和游客的体验感受,细节不应忽视。对于停车场。应该针对批发和散客分设,且应对大量停车问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应方案。另外,卫生间、办公管理区域、给排水设施也应随之升级优化。

结语:

花鸟市场是一个城市的基础配置,它基础平凡,但也颇具特色。对于广州这座城市而言,花鸟市场的地位有些不同,作为一张城市名片,芳村花鸟市场有被打造一个为人熟知的地点,成为广州的“筑地”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崔诚慧,韩涛.城市开放空间场所性本质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1):97.

[2]黄小娅.试论广州市原芳村区地名的地域文化特色[J].中国地志.2009(03)

[3]董玉香.城镇批发市场建筑空间环境可识别性研究.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03)

[4]张展.建设城市边缘社区博物馆及文化功能开发浅议--以广州芳村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为例[J].美学论坛.

[5]早稻田大学黄秋源《筑地:一个鱼市的死与生》

[6]谢渝辉.由巴塞罗那两个市场的建筑设计得到的启示.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