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思考

徐训

徐训(贵州省福泉市龙昌团阳小学贵州福泉5505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化和教条化的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对话式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对话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和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13-01

一、什么是数学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数学对话则在此基础上还需带有学科特点,指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某个数学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数学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以及对问题达成的共识。它具有如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数学对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话,它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并非随性的交流。因此,数学对话有着明确的目的,应该围绕同一个话题,或者是为了暴露学生的思维,让教师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发现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上例就体现了这点;或者是为了了解学生带进课堂的前概念,从中捕捉新知学习的契机,帮助学生把他们的经验与正式的数学词语、符号和方法联系起来;还或者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逐渐逼近数学知识的要核,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2.平等地互动。对话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坦诚交流,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平等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毫无顾虑地表达想法,能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师、“学霸”的观点;而教师能耐下心专注地听取每一个学生的表达,用商榷的El吻和学生讨论问题。如果课堂上师生能有这样的自觉行为,那么课堂上的平等关系就建立了。

3.积极地思维。数学对话强调促进理解、解决问题,因此,在对话的过程中需要师生积极思维。在对话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思维将想法、观点用合适的语言表述,教师则需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述并及时作出反应,将话题引向目标所及。因此,在对话的课堂上,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兴奋状态,这与饭后茶歇聊天对话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如何进行数学对话

1.创设积极的对话环境

适宜的环境是对话深入的重要因素,是有效对话的支持条件。适宜的对话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地定位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定位决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话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有如下特点:①民主和谐。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以绝对的权威形象出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裁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事实上,从认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从人格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因此,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个体出现在学生面前,尊重学生的想法,哪怕想法有误;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哪怕表达幼稚;尊重学生的经验,哪怕经验不足以支撑观点。在尊重前提下,师生之间方能平等、和谐地进行对话交流。②教学相长。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双方存在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看,对话可以让教师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发现学生的思维状况,了解学生带进课堂的经验和方法,便于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看,对话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加深理解或纠正错误。③共创互享。数学对话是将思维外显的一种交流方式,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享受教与学相互促进带来的快乐。(2)恰当地处理听说关系在对话过程中,存在着“听与说”的关系,这种听说关系的客观处理是良好对话环境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要帮助学生明确听说的任务。说者要尽可能用比较完整、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即表述要让大家听得懂;听者则需专注的听明白说者的意思,并边听边思考说的是否科学合理。

2.拟定合适的对话主题

对话主题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对话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问题的合理选择。那么如何拟定对话主题呢?(1)提炼教学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意味着这个问题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它对学生新知的理解、后续的学习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对话,更容易方便学生接触知识的本质意义。(2)梳理知识发展线索有些课不容易提炼出核心问题,教师可以在知识发展的节点上提出对话话题。(3)分析学生实际需求对话的话题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如解决疑难的需求。有些学生对某些问题疑惑不解,需要借助外力帮助其理解,教师就可以据此提出讨论的话题。如学习当然,话题还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需求。有时候,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学生有多种方法,教师不妨设一个话题让学生交流,分享思考的成果,并满足他们表现的需求。

3.组织有效的对话过程

当有了合适的话题之后,教师就要具体组织对话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掌舵领航”。对话需要学生表达,但不等于放任学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很容易偏离主题。教师在对话进行的过程中要掌好舵,一旦发现偏离“航线”,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重回正确的“航道”。

总之,教育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的新的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更注重的是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接纳和精神敞开,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J].苏州大学,2010,09(01):26—27.

[2]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2,09(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