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探析

李红

李红(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白燕幼儿园广东佛山528000)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4-196-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要给孩子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在幼儿创造力培养问题上更应按陶老的教诲教书育人,将他们从小培养成可塑之才。

一、营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创造性,但从幼儿就开始进行早期培养可令其达到更高的程度。创造力比较强的儿童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如兴趣广泛、观察力敏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独立性强、想象力强、具有冒险精神、自信心强等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素质教育。但现代的教育环境,为了更多地保障孩子的安全,往往将幼儿“禁锢”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不仅难以开拓孩子的见识,甚至连幼儿的健康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因此,首先必须为幼儿开辟具备培养创造力的空间,使幼儿能更多地接触他人,更多地开阔视野。然后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给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尽情引导发挥其想象力,从而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幼儿的创造力处于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是人生未来创造能力发展的“第一步”。幼儿的心理、动作、语言特点已为其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创造力应主要通过音乐、绘画、手工制作和互动游戏等趣味活动表现出来,并在这些趣味活动中不断感悟和发展,故幼儿园营造良好环境极其必要。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幼儿年龄尚小,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家庭和社会进行特殊的保护。家庭由于从孩子出生便和孩子共同生活,所以是孩子第一启蒙教育方,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幼儿创造力培养氛围的基础,也是孩子们产生创造动机的先决条件。在这样的家庭中,成人之间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可使孩子感到自由轻松,不会产生精神压力,从而可以自发地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经常大吵大闹,对孩子的学习和兴趣不闻不问,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则会令他们产生一定的精神负担,将许多创造力扼杀于摇篮之中。并且,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创作,要能够换位思考,考虑学习儿童自身的基础,对其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让孩子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用“笨死了”、“你什么也干不了”等话语刺激孩子,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

(一)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首先,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专注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两种能力作为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在创造力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固然要传授给幼儿一定的知识,但教给他们发散思维的方法更重要。健康领域的运动方式和动作的创新,语言领域的创意表达,社会领域的创造性人格,科学领域的发现和探索都是创造力的重要表现,而艺术领域的创造力表现则更丰富——创编歌词、创意舞蹈动作;绘画中的大胆想象和图形变幻等都给了儿童无限的创造空间。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游戏与认知发展之间最大的联结,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儿童可以在游戏中编织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的成长。日本学者伊藤隆二指出,儿童的本质是游戏,心理学家们把焦点放在游戏对儿童创造力(主要是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影响上。这是因为游戏与创造力两者都具有新奇、想象、象征的特点,一系列研究均表明,自发的、能动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孕育创造性的“母体”,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极其轻松的环境,他们可以毫无压力地在其中探索、尝试各种行为方式,不断地用新的、不寻常的方法来玩,并将在游戏中尝试过的行为应用到解决问题的现实中。游戏因增加儿童行为的自由度而促进了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的发展。游戏特别是创造性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游戏尤其是创造性游戏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游戏由于其趣味性、情境性而对儿童充满了吸引力,也因为游戏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而让儿童有更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自然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以区域游戏“医院”为例,扮演医生的儿童和扮演病人的儿童,会很快进入角色,他们的语言、动作等都与自己的角色有着关联,同时,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想象,赋予角色一些神奇的本领,比如,“病人”会随时患上某种严重的病,而“医生”总能手到病除;他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延续快乐,解除痛苦,比如,他们会因为曾经打针怕疼,而在游戏中“发明”各种让打针不疼的方法,或者将自己想象成勇敢的“小超人”。这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综合性创造活动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还要着重于“创造人格”的塑造,一方面要兼顾创造人格的培养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整合性的特点,采取综合性手段,比如,将五大领域内容巧妙融合,设计成多种创造性主题活动,例如,我们创设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型“读书节”活动,其中包含了绘制海报、自制图书、阅读分享、参观图书馆、图书探秘、绘本漂流等活动,融入了艺术、语言、社会、科学以及实践探索等各项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燕,程友伟.培养儿童创造力: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J].中国教师,2012,5(11):56-57.

[2]刘璐璐.美术教育与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4(5):45-46.

[3]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08,3(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