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吴炎明

吴炎明

中山市牛角初级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课程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合理性的意见,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应该注重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全面发展。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我国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生的年龄尚小,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新事物和新环境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抓住机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初中物理首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及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许多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例如,在学生在进行球体直径测量实验时,教师要首先选择乒乓球、直尺、两块长方体体木板等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球体测量实验,另外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通过思考就会自己把乒乓球放在两块木板之间,然后用直尺对乒乓球进行测量。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失误,为了完成自己的实验,学生就会增加实践次数,在进行实验时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而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通过实验学生也可以掌握相应的物理公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有创新理念,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传授,在教学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主,并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主要以自己为主体,尽管有实验操作,教师也只是自己在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节省时间,但是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实验设施短缺

实验设施短缺也是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问题,实验器材是教师进行物理实验的前提,由于地区的差异,许多贫困地区并没有经济能力去购买精准化、科学化的实验器材,尽管想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设施,购买的也是陈旧的设施,实验结果与理想效果存在偏差。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并不能很好理解初中物理的实验公式,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还会导致学生出现辍学的现象[2]。

3.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具体措施

3.1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以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更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对实验进行积极地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与创新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实验,另外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对实验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具体的实验课题和实验方案,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实验课题和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生动有趣,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更改为探索性实验,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我国初中物理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3]。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面镜教学时,就可以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更改为探索性实验,首先教师要准备蜡烛、玻璃板等实验器材,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相应的分组,然后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平面镜和玻璃板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等,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玻璃板竖起来,这里学生可以对保持玻璃板垂直的方式进行探索,然后引导学生将点然的蜡烛放在玻璃板之前,这样就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确定像的位置进行讨论,可以给学生准备直尺、白纸等测量工具,一段时间后观察学生是否找到了恰当的方法,对于没有找到方法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应用平面镜进行实验,进而让学生探索出不能用平面镜的原因,之后教师对所成像的特点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总结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即成虚像、像与物大小及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2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器材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学生在制作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学生自制实验器材也可以丰富学校的实验用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内的经济负担。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这节课的实验器材比较简单,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制实验用具,首先要求学生自备一个空的易拉罐,剪刀,玻璃板等实验用具,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剪刀在罐底开一个小孔并且将瓶口剪掉,再用玻璃板或塑料薄膜覆盖在瓶口,让学生观察在玻璃板上所成的像,然后让学生对小孔成像进行自主讨论,最后在给予正确的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3.3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学校以及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考察。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验,但是测验应该包括两部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体现在卷面设计上,所以在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为主。另外,教师也要准备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等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对学生的评价结果需要将两者进行结合,这种评价方式在注重学生理论能力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等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并且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制实验教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另外教师也要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进行考察,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泽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2017(33):22.

[2]陈云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44):168-169.

[3]童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26):175-180.

[4]毛敏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7(90):159.